标题
标题

书画

赵铁山诗化的艺术评论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4-06-13 10:43
关键字:赵铁山

赵铁山诗化的艺术评论

文/杨俊友

一、 绪论

赵铁山在民国书法史上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他的书路之宽千古一格。篆、隶、行、楷、章草,五体皆精,隶书里容入篆楷行草笔意更是独格。楷书笔路扫魏、唐诸碑,颜柳欧虞李笔下无不入神得妙。蝇头小楷落入清末皇考,独领风骚三十年。榜书民国三晋满城牌匾,大院尽悬铁笔鹏风,孙中山去逝赵铁山书写挽联悬挂震动清末遗老,民初雏雄。他的绘画工笔,指画双能。工笔追倪瓒,指画达其佩。他的诗在题画诗中尤如画中游龙,山水画得蛟龙,花鸟得凤鸣。他的诗“诗追春风洗俗耳,除去凡尘入陶柳。”尤其是他的“诗化的艺术评论”,在唐诗开书画诗之后,继又元诗题画诗入画,使绘画有了“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画独特风格。赵铁山在绘画上能“诗书画印”四绝,又技高一枝。更为别具一格的是他开“诗化的艺术评论”先河,把绘画艺术的直白评论,植入诗化艺术评论的原素,让绘画艺术评论更加丰富多彩,开创了一个新的诗化艺术评论先河。

近代康有为在1926年第一届上海书法展览会,赵铁山被评为华北第一名,康有为看赵铁山书之后评:“大江以北无出其右”,“华北第一枝名笔”。

著名京津画派艺术家徐宗浩评:“铁山先生所书《南华经》,四体供妙,此册古朴静穆,在晋唐之间,而道德高尚学问渊雅,诚信代異人也!”、“鐵山書篆大進勝於楷隸,而楷書亦勝清道人。”

民国山西博物馆馆长柯璜为赵铁山《南华经》跋语:书数千言皆书理,艺也!通乎道矣。卿观先生书南华用笔雄浑,酷肖右军。道德经又一变平日所书各体,昔人惟赵子昂张得天一碑一帖,字体千变万化,令人不测其端倪。先生此书又非璜平日所拜观之各(碑)帖矣!倾倒之余谨识数语以质先生,恐不能道先生万一也!


二、 书画诗、题画诗、诗化艺术评论的诞生和发展

1. 书画诗的萌芽

书画诗最早萌芽于东汉时蔡邕,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蔡邕为书、画、诗结合最早例证。书、画、文三美。”

南朝梁元帝作孔子像赞被称为三绝。唐代郑虔献自作诗篇、书法、绘画作品被唐玄宗称之为“三绝”。

2.书画诗成熟于唐

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

苏轼题《王晋卿作烟江叠翠图》诗“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句。

唐王维也是诗书画“三绝”的先锋。他的绘画《辋川图》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苏轼评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画诗起于汉,继于梁,兴于唐。

3. 题画诗始于唐

题画诗始于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历代名画记》称: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嵌空,巉嵯巧峭。杜甫诗曰:“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所见题画诗始于唐。

4. 诗书画融为一体于元

将诗书画容为一体的,首当其冲的是元赵孟頫重题在《题秀石疏林》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题画诗,也初见诗化艺术评论的端倪。

元倪瓒题画诗尤文彩出众,《题曹云西画》:“云西老人子曹子,画手远师韦与李。衡门昼掩春长闲,摇毫动处长风起。叶藏戈法枝如籀,苍石庚庚横玉理。庭前明月满长松,影落吴淞半江水。”

以及清人金农题《西池精舍梅花》“半影疏枝梦不忘,独来树下设禅床。酒铛歌板都无用,莫乱梅花好道场。”

郑板桥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将题画诗也发扬光大。

书画诗是论述书法绘画的诗歌,题画诗是点跋书法绘画的诗歌。诗歌属于时间艺术,绘画属于空间艺术,而书法则兼时间与空间艺术的双重特点,可以称为时空艺术。诗人写诗追求“诗中有画”,画家绘画追求“画中有诗”,而又称的上诗书画三绝的,都已境界高超了。在三绝的风头上,而诗人能“诗中有画,诗中有评”确又是技高一筹。

书画诗是用诗通魂,题画诗是用诗提神,评画诗是用诗逮韵。

书画诗的魂是什么?赵铁山书画诗可见:“已是皤然半老夫,偏将弱管事指模。新篁有韵清何似,瘦石微皴淡欲无。眢底心头慙侷促,虾鬚雀爪认模糊,谩云意造非成法,且与题名君子图。”诗中的画眼就是“蝦鬚雀爪認莫糊”,这就是通魂。

题画诗的神是什么?倪瓒题王蒙画诗句“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诗中“澄怀卧游宗少文”,胸怀虚静可同道,坐卧观画可心游万里,这就是题神。

评画诗的韵是什么?韵就是赵铁山诗中所述:“破笔形容雨后山”“金石胎盘金石气”、“泼墨能兼作写生”,“萧疏筆法豈寻常,勾勒淵源岀武梁。”,是不是在逮韵?

5.诗化的艺术评论诞生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有《戏为六言绝句》,批评某些“轻薄为文”的人,藐视前代文学遗产的倾向,提倡“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用诗歌的形式进行文学评论,可谓别岀心裁,开创了诗化文学评论的先河。在杜甫诗的启发下,清末民国书法泰斗诗人赵铁山写了《题小蓬莱主画册七言十首》,开创了诗化的艺术评论。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艺术创作的许多方面,有不少精辟独到的论点。其诗化艺术评论视角是诗上开花,一枝独秀。而又区别于“书画诗”、“题画诗”。


三、 赵铁山开创诗化的艺术评论

1.赵铁山诗化的艺术评画诗《题小蓬莱阁主人画册》 七言十首

一 、樂石貞金仼取材,訪碑圗久著蓬莱。畫家遗法書人筆,妙手生将别面開。

二 、破筆形容雨後山,従無聲處聴潺湲。石皴樹點谁家法?只看墨花濃渴間。

三 、石如枯樹挺然立,藤花誤認作葡萄。意新更得新题句,寫岀閒情興便髙。

四 、澹澹谿山畫九秋,無窮詩思一扁舟。幽人但得閒中趣,流水行雲自在游。

五 、没骨如斯妙莫名,天池曾巳樹先聲。小蓬莱主尤神化,潑墨能兼作寫生。

六 、萧疏筆法豈寻常,勾勒淵源岀武梁。金石胚胎金石氣,於時繼起有西堂。

七 、圙成清曠此中探,雙樹樷蕉竹两三。不是閒萊訪高士,直将意趣結秋盦。

八 、公於三絶堪稱四,冰雪精神得末曾。不薄今人尤爱古,拈毫每喜擬青藤。

九 、黄奚兩九一時傳,秀逸清超各自研。雅量先生見撝挹,拳拳服膺在蒙泉。

十 、眉睫重經觸往懐,装潢品第類安排,主人快屬題贉字,欣賞聫床自慊齋。‍‍‍‍‍‍‍‍‍‍‍‍‍‍‍‍‍‍‍‍‍‍‍‍‍‍‍‍‍‍‍‍‍‍‍‍‍‍‍‍‍‍‍‍‍‍‍‍‍‍‍‍‍‍‍‍‍‍‍‍‍‍‍‍‍‍‍‍‍‍‍‍‍‍‍‍‍‍‍‍‍‍‍‍‍‍‍‍‍‍‍‍‍‍‍‍‍‍‍‍‍‍‍‍‍‍‍‍‍‍‍‍‍‍‍‍‍‍‍‍‍‍‍‍‍‍‍‍‍‍‍‍‍‍‍‍‍‍‍‍‍‍‍‍‍‍‍‍‍‍‍‍‍‍‍‍‍‍‍‍‍‍‍‍‍‍‍‍‍‍‍‍‍‍‍‍‍‍‍‍‍‍‍‍‍‍‍‍‍‍‍‍‍‍‍‍‍‍‍‍‍‍‍‍‍‍‍‍‍‍‍‍‍‍‍‍‍‍‍‍‍‍‍‍‍‍‍‍‍‍‍‍‍‍‍‍‍‍‍‍‍‍‍‍‍‍‍‍‍‍‍‍‍‍‍‍‍‍‍‍‍‍‍‍‍‍‍‍‍‍‍‍‍‍‍‍‍‍‍

此十首诗是赵铁山文存《迻绿》之墨,其子赵子言整理收入《刼餘燼存》,为先生六十三岁所作(1940年)。2014年我从日本书法家收藏颇丰的近森孝恕家收得。此七言十首是为《小蓬莱阁主人画册》的诗评。

2.这些诗化的艺术评论,是赵铁山书画创作及临池之笔和金石绘事探索的艺术结晶。他胸中装有画史,手中有一点金壶墨,下笔才能诗评。

赵铁山继承了古代书画艺术袭现实主义传统,是民国诗歌变革的优秀代表,是诗化评论艺术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他的诗题材开阔,风骨高古,跳出吟花弄月、游山玩水的篱笆,独辟金石书画的诗化,着力咏叹金石书画的高妙、艺术的纯清。带血的灵魂吐纳出艺术的云烟,可谓相得益彰。此十首举艺珍奇,凝为诗瑰。以下可品其含英咀华的金石翰墨韵味。


四、诗化的艺术评论与金石学的关系

金石学有五大开创人物,北宋欧阳修对金石文物上的铭文之谜产生浓厚兴趣,首先开创了金石学研究。收录从周穆王到五代全部金石跋文和铭文,编撰《集古录》二十二卷,为“金石学”的奠基人,崇为金石学鼻祖。

晚他七十四岁的北宋赵明诚,读到欧阳修的《集古录》,发现金石文字可以补正经史文字中的缺失和错误。并于夫人李清照大量收藏夏商周三代的金石鼎彝、上古陶片、骨文、简牍、历代印章、封泥、瓦当等金石古器。梦想“集天下碑铭于一堂”,每收之日夜晚校对两卷,完成五百篇跋文,成功编写出一部全新的金石专著《金石录》三十卷。传授之功,当之无愧为金石学教父。

清代黄易诗书画印俱佳,尤以篆刻卓然,而嗜金石笃鉴赏。岀欧阳修文献整理于千册之外;别赵明诚收千碑而著千篇之贾;熔访碑,拓碑,校碑,临碑,跋碑,画碑实践于一炉,著《小蓬莱閣金石文字》。所得石经残碑、魏君碑、朱君碑、灵台碑、谯君碑、王稚子闕、范式碑、三公山碑、武梁祠像、赵君碑等十种珍罕汉魏碑石搨本,每碑皆据搨本文字双勾或缩摹付梓,后附释文、诸家考证题跋。书法得灵台之方整,范式之镌秀,五梁之帅真,赵君之含蓄。并绘《访碑二十四图》,金石气入墨落烟。实践之功尊为金石学宰相。

e38afd6130c1f491d66c957ba0539e3.jpg

《唐拓武梁祠画像》黄易旧藏本 故宫博物院藏

2ebf4c12a815a7d1e57dbbc8b2b9734.png

黄易《得碑十二图》钱大昕等题诗 天津博物院藏

6d3a921a9d1310606929ac6b089535e.jpg

清末遗老康有为碑学之论颇宏,抒韵千碑。著有《广艺舟双揖》,将千碑梳枝散叶。碑学之根,流派之源,尽百代风流于一碑,考为碑学状元。

赵铁山诗书画印俱精,书法精妙,篆刻刀工,碑学深得骨髓,藏碑之巨。著有《礼器碑》、《华山廟碑》、《雲麾碑》、《曹娥碑》、《醴泉铭》、《虞恭公碑》 、《孟法师碑》、《圣教序》、《岳麓碑》、《李秀碑》、《多宝塔碑》、《大字麻姑壇记》、《不空碑》、《碧落碑》、《正始石经》等碑评三十佘篇。并掘的碑学精妙,他在研评《华山庙碑》悟得:“此碑之妙與《尹宙》異,尹宙妙在渾合;此碑妙在顯露筆之控送,豪之出入,使人一覽而知。”对李北海所书《雲魔将军碑》领悟到:其锋欹侧处皆有異趣,推為有唐書家之冠。可謂神解扵北海者,古人所谓“暗轉锋”。书法得汉碑之筋,魏碑之骨,唐碑之血,石鼓之肉,铁山书路之宽可溉魏晋唐诸笔。笔开金石之功,盖为金石学之翘楚。

 

五、赵铁山诗化的艺术评论

一. 樂石貞金仼取材,訪碑圗久著蓬莱。

畫家遗法書人筆,妙手生将别面開。

此首咏黄易喜欢金石碑刻和庙宇石刻对联,到处访碑拓碑并著有《访碑图》、《蓬莱阁金石文字》。用古人的画法又善用书法入画,所作画妙笔生花,又别开一面。

1103b2a9d5a41aafa075f7e63197f6f.png

汉《武梁祠堂画像》黄易鉴藏本 故宫博物院藏

98233a2ec57755b02bbef35ba39b05b.png

汉《武氏祠画像题字》李克正、刘镛题刻 黄易监拓批校本上海图书馆藏

二 . 破筆形容雨後山,従無聲處聴潺湲。

石皴樹點谁家法?只看墨花濃渴間。

用破笔法画雨后的山,能听到山中河水流淌的声音。画石头用皴法画树用点法,笔墨浓淡干湿有层次感。

三.石如枯樹挺然立,藤花誤認作葡萄。

意新更得新题句,寫岀閒情興便髙。

画的石头像古树挺然毅立,把画的藤花误认为是葡萄。不但创意新而且题跋也新颖,画出闲情逸致读来兴趣更高了。

四.澹澹谿山畫九秋,無窮詩思一扁舟。

幽人但得閒中趣,流水行雲自在游。

淡淡的水从谿山中流向小河,一派金秋的景色,坐在小舟上无穷的诗意喷涌而出。画中之境只有幽闲的人才能得到这情趣,小舟顺流而下,如行云流水一样自游自在。

5ea1259d97ef4d97a77c98464b62f9d9.jpeg

春明门外图册 黄易

五.没骨如斯妙莫名,天池曾巳樹先聲。

小蓬莱主尤神化,潑墨能兼作寫生。

用没骨之法绘画,如此手法很难形容。画的水像天池一般,隐波在树中,仿佛先听到松生空谷的声音。小蓬莱主黄易的画法出神入画,用泼墨又能兼写生。

六.萧疏筆法豈寻常,勾勒淵源岀武梁。

金石胚胎金石氣,於時繼起有西堂。

画法潇疏淡远且不寻常,勾勒之法源岀自五代梁国的黄荃。画有金石笔法又有金石气,五代黄荃开创此法后传授给弟子和更多的人画。

七.圙成清曠此中探,雙樹樷蕉竹两三。

不是閒萊訪高士,直将意趣結秋盦。

此图看到非常清旷,只有双树和一丛蕉还有两三枝竹子。不是闲来才从赏画中认识作者,早有这样的意趣想结识黄易先生。

八.公於三絶堪稱四,冰雪精神得末曾。

不薄今人尤爱古,拈毫每喜擬青藤。

黄易先生且止三绝,堪称是四绝,这种画的风骨精神未曾见过。画法即有新意又不失古法,拿起笔来很喜欢画青藤。也有徐渭的笔意。

九. 黄奚兩九一時傳,秀逸清超各自研。

雅量先生見撝挹,拳拳服膺在蒙泉。

画法学黄荃、徐熙的技法,黄荃的清超、徐熙的秀逸都有研究。雅量先生不要谦让,以拳相抱把先生的精神铭记心中,吸取精华。

十.眉睫重經觸往懐,装潢品第類安排,

主人快屬題贉字,欣賞聫床自慊齋。‍‍‍‍‍‍‍‍‍‍‍‍‍‍‍‍‍‍‍‍‍‍‍‍‍‍‍‍‍‍‍‍‍‍‍‍‍‍‍‍‍‍‍‍‍‍‍‍‍‍‍‍‍‍‍‍‍‍‍‍‍‍‍‍‍‍‍‍‍‍‍‍‍‍‍‍‍‍‍‍‍‍‍‍‍‍‍‍‍‍‍‍‍‍‍‍‍‍‍‍‍‍‍‍‍‍‍‍‍‍‍‍‍‍‍‍‍‍‍‍‍‍‍‍‍‍‍‍‍‍‍‍‍‍‍‍‍‍‍‍‍‍‍‍‍‍‍‍‍‍‍‍‍‍‍‍‍‍‍‍‍‍‍‍‍‍‍‍‍‍‍‍‍‍‍‍‍‍‍‍‍‍‍‍‍‍‍‍‍‍‍‍‍‍‍‍‍‍‍‍‍‍‍‍‍‍‍‍‍‍‍‍‍‍‍‍‍‍‍‍‍‍‍‍‍‍‍‍‍‍‍‍‍‍‍‍‍‍‍‍‍‍‍‍‍‍‍‍‍‍‍‍‍‍‍‍‍‍‍‍‍‍‍‍‍‍‍‍‍‍‍‍‍‍‍‍‍‍‍

我现在拿着和经书一样的册页,装潢考究布局安排又有品第的画。请黄易先生快在册页上题名,我好躺在自我满足的书房品评欣赏。

此外赵铁山还作有《题金农画梅册六言六首》、《养吾老友已卯六十初度赞四言八首》等诗评,对金农画梅图评品鉴赏,徐宗浩六十初赞堪称书法艺术与诗歌的绝唱。

这些诗化的艺术评论,言简意赅,诗与境相辅相成,在落纸云烟的妙境中拨的诗人心弦。他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也具有难得的宝贵艺术价值。让单一的白话艺术理论插上诗化评论的翅膀,诗画并神,音韵齐鸣。将艺术家的情素用诗化的文学表达出来,使金石书画艺术的玄超,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艺术生活中。

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说:“这些评论和联想,不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珍贵遗产,也是我国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足可以说明诗化艺术评论的重要作用和历史贡献。

赵铁山的诗绝去翰墨畦径,拨冗金石,幽岫书画,宏钟隽永,具有神迁妙墨,奇发丹青的独特艺术风格。着实是开诗化艺术评论的先河与典范。

(作者杨俊友2024年春节手稿,

3月修改。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书画诗集锦》、

赵铁山《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