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学逗唱各有所长,戏剧曲艺百花绽放。6月17日、18日,“欢乐对对碰”2024京津沪渝四直辖市都市风采戏剧曲艺交流展演在重庆万州、武隆上演,来自四地的表演艺术家们个个拿出绝活、大展身手,不同城市文化激情碰撞,迸发出欢乐的火花。
本次活动由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指导,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
京味、津韵、海派、渝风大联欢 碰出文化繁荣满堂彩
展演现场,来自四个直辖市近年新创优秀戏剧曲艺作品汇聚一堂,囊括了相声、小品、快板、谐剧、四川竹琴等多样门类,组成了京味、津韵、海派、渝风的文化大联欢。表演者们铆足功夫,说学逗唱,吹拉弹演,展现了南北东西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引得观众们叫好声、掌声不断。
北京市文化馆带来的小品《春天网约车》紧扣时代脉搏,呈现了当下北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都市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多姿多彩,笑点频出、反转不断,令人回味无穷;一袭大褂立于台上,欢声笑语聚于台下,“哏都”天津带来了两个相声节目,其中《我们的节日》把传统唱腔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融合在一起,让大家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之美、文化之美;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带来的群口快板《这正常吗》关注社会热点,描写了一对成天刷手机的退休父母,儿子想办法唤回往日温馨,故事以小见大,诙谐幽默中不失温馨。
作为东道主,重庆献上了两个巴渝风味浓郁的曲艺作品。谐剧《我爸是我爸》幽默搞笑、短小精悍、发人深省,将“一人上场、满台生辉”的谐剧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四川竹琴《红梅经霜》以江竹筠——江姐的先进事迹为原型,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统唱腔及传统坐唱的方式,一拍一击间,转腔换调、余音袅袅,唱响红岩故事。
无论是弘扬红岩精神的四川竹琴,还是紧跟时代步履的创新小品,无论是“一人撑起一台戏”的谐剧,还是原汁原味的相声快板,都以各自的视角呈现了老百姓热气腾腾的百态生活。“欢乐对对碰”,碰出了艺术的火花,碰出了群众的欢笑,碰出了创新的成果,碰出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满堂彩。
推新人、出新作 京津沪渝共建戏剧曲艺交流平台
“本次活动集结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直辖市的优秀戏剧曲艺作品和艺术家,为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通过交流展演,不仅促进了四地文化的相互了解,也推动了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丰富了重庆的文化内涵。”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任竞指出,活动强调“推新人、出新作”,为年轻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助于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重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不仅在万州区金狮剧院、武隆区人民大礼堂进行线下展演,还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庆群众文化云等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任竞表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和影响力。重庆作为活动的主要举办地,其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带来四川竹琴《红梅经霜》的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何菊芳,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欢乐对对碰”活动。在她看来,“欢乐对对碰”来到“中国曲艺之乡”万州,对万州的戏剧曲艺工作者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很荣幸能够和年轻的曲艺工作者一起,在‘欢乐对对碰’上表演万州的国家级非遗四川竹琴,演绎红岩英烈江姐的故事,不仅能将四川竹琴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线上线下的观众,还能够与其他3个城市的艺术家们互相交流学习,让戏剧曲艺的大花园更加绚丽繁荣。”何菊芳说道。
以品牌力量引领文化碰撞 呈现“和而不同”的都市气质
为加强京津沪渝四直辖市间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在城市公共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从2009年开始,四地共同打造了都市文化品牌——都市风采系列活动,从京味、津韵、海派、渝风展现了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和而不同”的都市气质,在交流展演中感受传统与时尚碰撞的火花。
“欢乐对对碰”是京津沪渝四直辖市“都市风采”系列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16年开始,每年相约重庆,以幽默风趣的戏剧曲艺作品进行交流展演,以演代练、推广新人新作、促进艺术交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公共文化服务的温暖跨越四直辖市,惠及更多的群众。
“京津沪渝四地的语言各有不同,衍生的戏剧曲艺节目也各有特色,四地不同的风俗、风貌、文化在此平台上交流碰撞,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好的文化产品。”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鲁广峰表示,“‘欢乐对对碰’这一品牌活动已有8年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孵化品牌,通过京津沪渝逐渐向外延展,辐射周边城市,不断扩大影响力,促进佳作荟萃、人才涌现,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性的戏剧曲艺交流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