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戏剧

话剧《天坑问道》连演五场,专家观众齐点赞: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4-06-28 09:57
关键字:天坑问道

9044a283b65c4c9f857178484d875ea9_wh1024x618.png

“整部剧导演有功力、演员演到位、剧本塑造很成功!”6月24日至28日,话剧《天坑问道》在重庆大剧院连演五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专家与重庆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无论是现场观众反馈,还是演出结束后剧目研讨会上的专家反响,大家都对话剧《天坑问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评《天坑问道》 有气势有深度

话剧《天坑问道》根据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中宣部时代楷模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的事迹进行创作。该剧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如铁桶般的天坑村村民,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造福子孙后代,在村党支部书记茅开山的带领下,通过最简陋、最原始的方式,用了整整7年时间和牺牲6位村民的代价,在悬崖绝壁上修建长达8公里出山“天路”的故事。

6月27日,在《天坑问道》剧目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话剧的象征手法与诗意表达、经典结构与戏剧张力、形象塑造与细节刻画三个方面给予了《天坑问道》全方位的评价,并且提出了修改提升的建议,期待这部话剧更加精致,成为中国当代戏剧的代表作。

“自此之后,中国话剧北有《红旗渠》,南有《天坑问道》。”戏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蔺永钧以12年前河南省话剧院编排的话剧《红旗渠》为引,给予了话剧《天坑问道》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他说,《红旗渠》讲述的是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花费10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间修建起红旗渠的艰辛历程。12年后,我从话剧《天坑问道》中再次看到了我们中国人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我希望有更多的话剧人,用话剧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之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fcf3964128634e55b1b60025a36dc70b_wh1024x683.png

诚挚之作 感动无数观众

话剧《天坑问道》自24日在重庆大剧院首演以来,场场座无虚席。大气震撼的场景将现场观众一下子就带进了下庄村,感受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场景。当灯光亮起的时候,剧场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轨道交通6号线大竹林乘务党支部联络员张鑫鑫被剧中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的事迹深深打动。她说,这个剧让我看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要向毛相林学习,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

前来观剧的还有一位特别的观众,他是当年和毛相林一起修路的下庄村村民彭仁松。27年前,他作为108位修路村民之一,用了整整7年时间,用锄头、钢钎、铁锤等简易工具,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8公里的出山路。

“看着舞台上的演员演绎我们修路的那段艰苦岁月,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彭仁松难掩激动之情,“演员演得非常生动,尤其是剧中下庄村公路修通的那一幕,剧中的茅开山说‘修路是我们祖祖辈辈都巴望的事,今天,我们这辈人终于把路搞通了!我们对得起祖辈和儿孙,也对得起死去的兄弟们!’这一幕太真实了,当年我和在场的村民都哭了出来。今天再重温这一幕,眼泪依然是止不住地往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