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血艳寄红鸢,胜败不过一棋盘……”4月5日下午,由重庆市川剧院打造的实验川剧《新·霸王别姬》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这是该剧继去年10月在中国香港首演之后,首次在家乡重庆接受戏迷的“检验”。
“霸王别姬”这一脱胎于楚汉相争之时霸王和虞姬末路诀别的经典故事,在戏曲舞台上经久传唱,其中以京剧最广为人知。而当川剧高腔的荡气回肠遇上西楚霸王的末路悲歌,现代剧场的先锋表达遇上传统戏曲的写意美学,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子弟兵,一哄而散;虞美人,舞剑诀别;乌骓马,哀鸣投江;楚霸王,自刎谢幕……演出中,由青年演员赵帮杰饰演的西楚霸王身姿挺拔如松,气势雄浑似山,那极具穿透力的嗓音仿佛能瞬间将观众带到那危机四伏的乌江之畔;“00后”川剧演员白孟迪饰演的虞姬,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柔情,特别是舞剑自刎那一桥段,剑法刚柔并济,身姿旋转如蝶,细腻地诠释出虞姬对霸王的深情以及在生死抉择前的大义;而当青年演员杨鑫灵饰演的乌骓毅然决然别主投江之时,在场观众更是无不为之动容。
据悉,实验川剧《新·霸王别姬》是2024年3月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带队赴中国香港参加“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2024”活动期间促成的合作项目,由市川剧院与香港团队联合创作。2024年4月开始,市川剧院青年创作团队在借鉴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经验的基础上,历时半年精心创排,推出小剧场川剧《新·霸王别姬》。
《新·霸王别姬》以川剧高腔为主体,采用高腔徒歌式演唱,使其更加符合英雄末路的悲壮决绝。并在保留传统川剧精髓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和创新理念,故事中除了刻画有血有肉的霸王与虞姬形象,亦加入同袍之情、主仆之义等内容,感情层次更加丰富。该剧还强化了川剧悲剧喜演的审美特征,在悲壮情节中加入丑角插科打诨,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小剧场演出,该剧角色设置高度精简,全剧仅5位演员,分别担当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5大行当;舞台上也只有七件道具,通过基础道具的组合和变换,形成不同场景,这正是戏曲虚拟性和时空自由性的体现。
角色与道具设置虽然精简,但是现代的灯光设计则巧妙地弥补了局限,不仅承担起了划分舞台时空的重任,还极大地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当不同的灯光色彩将角色的影子投映在幕布上时,观众仿佛能透过影子触摸到角色内心的情感波澜。
“在进行《新·霸王别姬》的创作时,我始终坚持着’守正创新’这一理念。”《新·霸王别姬》编剧袁国虎分享道,“我之前就构想过从两匹马的角度写一段霸王别姬的故事,恰好重庆市川剧院希望打造一部颇具现代意识、高度精简的实验川剧,我就把多年前的想法融入其中,将乌骓马拟人化,赋予其台词和情感;同时,剧中设置了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大家对‘生旦净丑’十分熟悉,但或许对‘末’有所不解,其实这一行当类似于说书人的形象,《新·霸王别姬》中的末角,就起到了串联传统与现代、将观众引入故事和拉出场景的作用。”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反响热烈。一位86岁的老戏迷激动地说道:“自从这部戏在香港演出后,我就一直期盼着能在重庆看到。今天看了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川剧的希望在青年!”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20岁女生则表示:“我之前只在线上看过重庆市川剧院的直播演出,这次走进剧场,看到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当舞台上的声光电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幸福与激动是在手机上看录像所不能比拟的。”
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徐超表示,《新·霸王别姬》是市川剧院的一次创新探索,从幕后创作到主演、乐队,都充满青春气息。这部剧简而精,能够适应各种剧场,便于“走出去”,前往各地巡演,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广,让更多人领略川剧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