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书画

“中国丝网版画四十年”展览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幕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5-04-08 09:36
关键字:中国丝网版画四十年

4月7日,“中国丝网版画四十年”展览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汇集全国200余幅丝网版画精品,系统梳理了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四十年来的探索历程与创作成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HB0A7333

丝网版画,又称孔版画、丝漏版画,于二十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其制作简易、适应性强而迅速传播。丝网版画伴随改革开放传入中国。四十年来,版画家们在缺乏材料、工具、技术的条件下,从探索到逐渐成熟,蹒跚前行,开创了中国丝网版画的发展道路。

HB0A7133

本次展览展出的200余幅作品,精选自全国各专业艺术院校、画院及版画博物馆的报送作品,涵盖了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丝网版画创作的技术实践及风格探索,整体反映了中国丝网版画40年的精神追求。

HB0A7189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指出,此次展览不仅是丝网版画四十年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本土化创新,丝网版画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这些作品既是艺术家的个体表达,也承载着社会文化转型期的集体记忆。”

_MG_2767_MG_2780

展览不仅勾勒出了中国丝网版画的整体发展面貌,同时也是几代版画家个性探索和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祝彦春创作的版画作品《帕米尔的记忆之二》,该作品以丝网叠加油画的浓郁色彩,赋予高原风貌以现代视觉张力。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忻海洲创作的版画作品《怎么了?2》则将油画原作转化为黑白丝网语言,通过极简色调传递深沉思考。这些作品既凸显丝网版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也见证了几代艺术家个性与时代精神的交融。

微信图片_20250407195005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祝彦春创作的版画作品《帕米尔的记忆之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也在不断探索突破,持续为艺术创作注入新活力。如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杨湧2014年创作的版画作品《地板与云影N0.1》,该作品创新结合丝网印刷与镂空技法,在虚实交错间营造诗意空间。杨湧在接受采访时分享,创作该作品时,他意在借丝网印刷与镂空技法的融合,以艺术化的视觉语言,呼应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地”的哲学观念。

微信图片_20250407172546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杨湧2014年创作的版画作品《地板与云影N0.1》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韦嘉表示,此次展览也是四川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之间的一次深入交流与对话,校际合作为兄弟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未来双方将在师资互访、课程共建、国际展览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丝网版画教育的创新发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