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资讯

“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二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5-05-13 11:23
关键字:重庆

5月12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二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重庆三峡文物保护科技基地拉开大幕,全市13家企事业单位及院校的48名选手在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等五大项目展开激烈角逐。

09f171421b42491cb6c9da471c05e4ab_wh5043x3362.jpg

本次比赛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旨在聚焦文物修复和技艺传承,集中展示全市文物行业技能水平,加强文物保护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以赛促培、以赛促训,让更多优秀一线工作者脱颖而出,为我市参加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人才。

5a94baf06636433a8011d04fa28208be_wh5266x3511.jpg

据了解,本次竞赛的五大项目——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均为文物修复领域的关键环节,覆盖了从器物到建筑、从无机到有机材质的全方位修复技艺。例如,金属与陶瓷修复涉及古代青铜器、瓷器的病害处理与复原;纸张书画修复则需应对古籍善本、书画作品的脆弱性与历史信息保护;木作与泥瓦作修复则聚焦古建筑构件的修复与复原。

3392d7f94b7749be9ea5a6641fa30b98_wh4200x2801.jpg

据悉,每位参赛选手都需要在6个小时内完成所指定项目的文物修复工作,时间十分紧张。在泥瓦作文物修复比赛中,参赛选手们忙着和浆划线、砌砖刮灰……按照现场发放的施工图纸,用传统工具修建空斗墙砌墙筑,以毫米级精度复刻传统建筑智慧。

另一旁的木作文物修复比赛现场,同样热浪翻涌。斧劈、拉锯、凿打声中,刨花、木屑纷纷飘落。参赛选手们要在6个小时内,利用传统木作工具,完成一组清式一斗两升麻叶头斗拱制作,不仅如此,还要完成1根木柱墩接,这不仅考验着选手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考验着他们对传统木作文物修复理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对选手综合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959ebcacf493469fb6ed394d59360417_wh5472x3648.jpg

来自重庆巴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曹型院,是第二次参加重庆市文物技能大赛的“老将”。面对记者采访,他坦言,自己已钻研文物修复十多年,这次比赛又迎来了全新挑战。

他说,这次比赛有两大难点:一是时间压力巨大,木工作业本就是精细活儿,既要完成结构拼接又要反复打磨细节,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准把控,分秒必争;二是梁上雕花工艺堪称“方寸之间见乾坤”的极致考验——看似微小的纹样实则暗藏玄机,刀法需刚柔并济,稍有偏差便前功尽弃。话音未落,他已加快手中刻刀的节奏,木屑纷飞间,古建筑构件正以毫米级的精度逐渐成型。

05ab7fb2a3b34e9ca666f9631a423a12_wh4174x2784.jpg

在金属文物修复竞赛现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研究所的吕国琼和赵鑫宇师徒二人无疑成为了比赛的焦点。师徒俩同台竞技,上演了一场技艺与传承的精彩对决。

赵鑫宇在休息间隙对记者说:“能够和师父站在比赛的舞台上,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荣幸。我要在师父面前展示自己的修复技艺,这无疑会让我感到巨大的压力;但荣幸的是,我能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师父在公平的竞技环境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55e11b6ca0574a998d8fd875d686fef1_wh4006x2672.jpg

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袁东山表示,此次比赛是为备战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同时,竞赛也聚焦于保护极具重庆地域特色的传统匠作体系和技艺体系。后续,将采用“师承制”“传帮带”等传统且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资深工匠与年轻学徒结成紧密的师徒关系,让工匠们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实现技艺的代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