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傍晚,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广场上,灯火璀璨、乐声悠扬。“非遗共传承·渝昌舞同心”——重庆市民与西藏昌都非遗舞蹈交流演出在此精彩上演。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的非遗传承人们,跨越千里与重庆市民相聚,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舞与锅庄舞为媒,在舞步和音乐中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
自启动对口支援工作以来,重庆与昌都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日益紧密,此次以非遗舞蹈为纽带的联动,正是两地情谊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本次演出由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是“非遗共传承·渝昌舞同心”学跳群众性弦子、锅庄广场舞培训的成果展演。在7月6日、7日两天的培训中,昌都舞蹈老师对来自重庆和其他省市的广场舞爱好者进行了悉心指导,大家不仅学习了非遗舞蹈的动作要领,更领略了旋律背后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当晚八点,人民大礼堂广场上已聚满热情的市民。随着音乐响起,广场舞爱好者与昌都非遗传承人围成两个同心圆,载歌载舞。欢快的节奏中,舞者们时而舒展双臂如雄鹰展翅,长袖划出优美的弧线;时而踏步转圈,脚尖踏出明快的节奏。五彩缤纷的藏式袍摆飞舞,极具民族特色的广场舞与重庆的璀璨夜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叶桑热拉》《三石颂》《拉克嘎布》《山那边》……夜幕降临,暑气渐渐消退,舞者的兴致却越发高涨,围观的市民游客也越来越多。有的举着手机高高踮脚,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不少群众忍不住跟着节拍晃动身体,有几位阿姨索性拉着同伴加入了队伍,跟着舞者的动作模仿起来,尽管脚步略显生涩,脸上却挂着酣畅的笑容。
“今天本来只是想在广场上散散步,没想到能看到这么一场精彩的演出。”市民张秀菊一边举着手机拍摄,一边说道,“这些动作既有藏族舞蹈的舒展,又带着广场舞的活力,太好看了!”
温柔的晚风掠过广场,“同心圆”越围越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舞者们的哼唱,与围观群众的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与悠扬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这种跨越地域的默契与欢腾,让渝昌两地的情谊在热闹的氛围中愈发浓厚。
直至活动结束,围观的市民们依然不愿散去,拉着昌都的舞者们合影留念,舞者们也一边说着“扎西德勒”,一边为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
“此次‘非遗共传承·渝昌舞同心’活动,我们特邀西藏昌都非遗舞蹈传承人,现场教学重庆市及其他省市广大舞蹈爱好者,以非遗舞蹈为纽带,推动各民族文化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昌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王忠表示,“希望借此次活动,促进渝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舞蹈在各族群众中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