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浙阿文化交流,以艺术笔触展现长征精神与阿坝新貌,近日,“红船领航·长征新程——长征路上新阿坝”主题采风创作活动顺利开展。浙江省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及阿坝州内的美术家、摄影家一行30余人,奔赴松潘、若尔盖、马尔康等地,开启沉浸式采风之旅。
采风期间,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及阿坝州四地文艺工作者座谈交流,分享创作思路,共探文化赋能路径。座谈交流中,阿坝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阿郎致欢迎词,介绍文联、文艺工作基本情况和“浙阿情深、艺联山海”文艺援建项目情况。希望四地文艺家以此次主题采风为契机,围绕“浙阿情深、艺联山海”主题,加强交流,积极创作,用画笔和镜头定格各地的特色与亮点,生动描绘出浙阿两地三州一市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艺术地展现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建的积极成果和各民族和睦团结、共同发展的时代新貌,切实推动浙阿文艺合作交流与文艺共同发展繁荣。
湖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覃泓介绍了湖州市文联文艺工作开展情况,强调此行采风一是感动于阿坝人民的热情好客;二是震撼于阿坝州生态资源、红色文化富集;三是期待浙江和阿坝开展更多富有成效的文艺交流活动。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温州市文联副主席、温州市美协主席张成毕介绍了温州市美协工作开展情况,分享了此次采风活动的体会与感受。嘉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荣华介绍了嘉兴市文艺工作开展情况,欢迎阿坝州的文艺工作者到嘉兴采风创作。与会的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阿坝之行不仅是对长征历史的重温,更是对新时代发展活力的真切触摸。
州文联副县级领导王庆九,党组成员、秘书长刘小花参加了座谈会。州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利庚主持会议,并作了发言。周利庚说:“长征路上新阿坝采风创作活动中,浙江三地的艺术家们克服‘高海拔、高紫外线、高昼夜温差’困难,快门不停,定格阿坝高原最美瞬间;画笔不辍,绘出乡村振兴最新的画卷。墨香流淌,记录下民族交融的温暖故事;脚步不止,丈量出浙阿协作的深厚情谊。今天的座谈会,是一次思想的交汇,更是一次创作的动员。希望两地艺术家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把采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笔端、化为作品,让长征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焕发新的生机,让浙阿深情在笔墨光影中代代相传,共同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贴近人民、具有阿坝特色和浙江风采的精品力作,真正实现‘同绘一幅画’的美好愿景。”
首抵松潘县,采风团来到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前,瞻仰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在庄严肃穆中聆听历史。丰碑巍峨,鎏金大字闪耀,基座浮雕再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壮举。大家肃立凝视,敬献鲜花,耳畔似有当年号角回响,心中满是对先烈的缅怀。随后漫步松州古城,感受岁月沉淀的人文韵味。
穿越若尔盖,于胜利曙光纪念碑、周恩来旧居等地,回溯长征足迹,体悟红色传承。胜利曙光纪念碑,以24位相拥的红军战士雕塑,铭记草地牺牲的英烈,他们用生命为胜利铺路。周恩来旧居,简朴陈设映照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坚韧,见证着他病中忧思革命、军民共渡难关的岁月。这些遗迹承载着长征精神,警示我们珍视当下,传承红色基因。
辗转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馆藏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文,串联起红军在藏区的斗争历程。这里不仅记录着筹粮、建政的艰辛,更彰显着军民鱼水情深,让长征精神在高原上愈发鲜活。卓克基土司官寨,曾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驻点。这座融合藏汉风格的建筑,见证过红军与土司的历史性会面,也承载着民族团结的往事,让革命记忆与民族文化在此交织沉淀。
在理县桃坪参观羌族博物馆
奔赴理县,踏入桃坪羌寨,宛如翻开一部载满故事的古史。碉楼顶端的四角攒尖,如利剑般刺破苍穹,既为瞭望防御,又藏着羌族对天地的敬畏。家家户户的木楼伸出雕花廊檐,彼此勾连又错落有致,阳光穿过其间,在石径上投下斑驳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村寨的烟火故事。石屋碉楼鳞次栉比,是羌族智慧的见证。脚下青石板路蜿蜒,串联家家户户,如迷宫般精妙,令人叹服。
采风人员在红原县日干乔大草原聆听专题党课
长征路上新阿坝采风创作活动,以脚步丈量长征路,用艺术传承红色基因,以光影作笔,在镜头里定格了长征路上的信仰之光,以丹青为语,在画布上晕染了浙阿情深的温暖底色,既为创作积累鲜活素材,为下一步进行主题创作和艺术展览奠定基础,更架起浙阿文化交流桥梁,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长征诗行。(来源:阿坝州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