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书画

数字书法在百年老宅中的时空对话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5-08-14 09:53
关键字:数字书法

近日,“时空之变:颍川小筑历史和空间的现代性”展览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正式揭幕。展览以档案材料回顾建筑百年,同时融入当代艺术表达,探寻不同历史情境之下对于时间、空间和身份记忆的认知,让观者思考历史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之于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本次展览由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指导,浦东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所、上海吴昌硕纪念馆联合主办,并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市测绘院、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展览主要围绕三个历史时期呈现:1917年至1937年的陈氏私宅;1958年至1996年的公管租赁住房;1997年至今作为公共纪念馆,从而反映建筑、城市及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

“从上世纪初烂泥渡市镇中的陈氏私宅,到今日陆家嘴摩天楼群环绕的公共纪念馆,这栋老房子作为一个时空节点,以百余年的历史和空间转变参与建构了其所在地方的现代性。”策展人冯路表示,历史建筑具有一种复杂的纪念碑性,凝固了悠久岁月,“空间褶皱”里包含着主体、城市和社会的持续变迁。

吴昌硕纪念馆始建于1917年,属于中西合璧建筑,在陆家嘴的玻璃幕墙环抱下,此刻化身为文字与记忆交织的容器。在吴昌硕纪念馆的百年老宅中,数字书法与建筑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艺术家LEOW(王点)作品《书筑》(Callitecture)

展览中还以两件新媒体艺术作品,作为对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收藏”的历史与艺术的回应。其中艺术家LEOW(王点)的作品《书筑》(Callitecture)投放到建筑表面,将吴昌硕的金石笔触解构为流动的光影,让书法挣脱传统叙事的束缚,在雕花门窗间自由穿行。

作品刻意保留笔墨的“未完成感”:投影中扭曲的飞白、骤徐的涨墨,恰似缶翁落笔前的沉吟;错位的笔锋与建筑裂纹重叠,暗合这座被时代反复涂抹的屋宇命运。而技术仅充当“数字笔触”,将建筑表皮转化为动态宣纸。陆家嘴的霓虹倒影与老宅窗棂交织,形成三重时空褶皱——吴昌硕的笔意、陈桂春的时代与当代金融城的倒影在此平行对话。

这场展览不仅是对传统书法的解构,更是一次对城市记忆的温柔触碰,让历史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据悉,展览将展至9月7日结束。(图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