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古称彭城,明代晋商为寻找商机,晋商先驱便在交通便利,具有战略位置的彭城开疆拓土,开展商业贸易。太谷城内的赵铁山家族,北洸曹家,北张村杨丕义家族等,便是在徐州发展的一批晋商代表。赵铁山家族从明嘉庆开始到民国经几代人发展,在徐州打下扎实的基础,鼎盛时期彭城有一条街,一千间商铺,钱庄、典当行、百货贸易,商铺林立。北张村杨丕义家族在彭城也有一条街叫帽儿巷,做帽子生意起家,布匹、日杂兼而有之。
据赵铁山《迻禄》日记,1927因北伐战争被兵匪烧杀抢掠,“义全德”总号“谨丰典”典当行频临倒闭,历经三年重组,无力回天,于1929年宣布破产。徐州的生意在赵铁山掌管期间,为了避闲,没有交给自己儿子赵子言打理,而是交给二哥赵云山之子赵克猷住彭城打理,破产后留有房产交云山孙子赵柳堂管理。在1928年赵铁山下徐州想亲自察看徐州生意实情,因战争,无法到达,在江南置留几个月后回到山西太谷。后徐州生意再没有相关资料记载,赵铁山儿子赵子言去逝后,后人更一无所知。
1945年5月赵铁山去逝后,赵家生意基本荡然无存。在1947年11月赵家进行了分家,此时只对太谷的宅基地,和太原的房产以及太谷的祖田进行了分配。徐州等地商业已基本上全部破产,半字未提。只有太谷广盛号药店公私合营为广誉远中药厂(山西中药厂),有分股记载。
带着多年的疑问,于2025年8月31日前往徐州市进行实地考察。出发前和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吴洪敏副主任和董彦弘院长先取得联系,太谷古城指挥部致函徐州相关部门。因在位于徐州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山西会馆”举办“晋商彭城”展览,其中有赵铁山家族生意介绍,提供了一些帮助。此前俩位领导也邀请过我,一直抽不出时间,这次出行时间也许是赵铁山早为我选定的日子。因为几年前就想到彭城寻访,一直不成行。
9月1日在景区郭秀荣科长的热情接待下,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的,在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山西会馆”终于见到“晋商彭城”展览。屋不大,装满晋商情怀;字不多,字字句句连着晋商的心;物不多,展览照片中全是晋商的灵魂;古迹不多,记载的是晋商五百年的奋斗史;舞台不大,唱的一折又一折的全是晋商在彭城的商业大戏;无需解释,全是云龙湖风景名胜区领导们对山西会馆晋商文化的挖掘。
参观山西会馆展览(右二为笔者杨俊友)
“晋商彭城”总策展人、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吴洪敏副主任(左)与笔者杨俊友(右)参观展览并合影
郭秀荣科长全程作了讲解,每一家商号,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物件的来龙去脉都做了精彩的解读。
下午在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吴洪敏副主任也是“晋商彭城”总策展人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主持召开了彭城寻找赵铁山文献古迹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贵宾有: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赵庆军,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规划处副处长吴承忠,江苏省著名文史专家田秉锷教授,江苏著名收藏家文献收藏研究负责人王宣瑞老师,徐州市收藏协会会长李志强,收藏家李卫老师,山西晋商范子温先生之孙子孙女范老师兄弟姐妹三人,云龙山文管所郭秀荣科长、彭茜老师,参与“晋商彭城”设计师刘雅雯主任、王雨晴老师,还有好友韩建忠。座谈会上吴洪敏副主任一一介绍了参会来宾,介绍了座谈会的目的。
彭城寻找赵铁山文献古迹座谈会现场(右一为笔者杨俊友)
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此次彭城之行寻找赵铁山家族生意文献古迹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我从2014年到2024年10间13次去日本抢救赵铁山艺术的艰辛,和创建赵铁山艺术博物馆的过程。太谷古城赵铁山故居正开发,需徐州生意内容充实,我撰写的研究专著《寻找赵铁山》《走进赵铁山》《赵铁山全集》需充实内容。
《太谷县志》记载:赵家初与城内南关大族武家合股,在徐州经营典当业和银钱业,总号为“义聚公”,并开设“谨丰典”分号和“树慎成”钱庄。后陆续在砀山开设“公慎栈”、“笃慎昌”粮栈;在上海开设“元丰复”商号;在太原开设“晋升栈“杂货庄(赵家、武家和榆次常家合股),并且外埠各地也均开设有分号。太谷城内则有“静丰得”花布行,主要销售棉花、布匹;“义全得”咸料行,主要出售金针、木耳等干菜。另外,县城西街开设有“翰祥斋”,专制各种大小毛笔。赵家在徐州的生意做得很大,当铺整整占了一条街,有房屋1000余间,店员200余人。生意最盛时期,每到秋季,一个月承当30-40万号,当时太谷城的当铺一个月最高才上1000余号。赵家的当铺成了徐州的经济命脉,徐州府花销,当铺摊了一半,赵家基本垄断了徐州的经济。“树慎成”钱庄,资本20余万两白银,铺底厚成,业务殷实。赵家既开当铺,又开钱庄,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民国6年(1917),安徽督军张勋乱兵入徐,赵家当铺横遭洗劫。此后,赵家典当业衰落,“谨丰典”改为“元丰复”分号,当铺、钱庄均改营棉纱。
座谈会上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收藏家热情高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八十三岁高龄的田秉锷教授对赵铁山研究颇深,有独到见解,他深刻剖析了赵铁山书法艺术,以及赵铁山家族生意的兴衰,赵铁山书法发展的根源。横向与徐州艺术家张伯英,浙江吴昌硕进行了比较。田教授讲:赵铁山艺术与吴昌硕差不多,甚至比吴昌硕还好。和张伯英也差不多,张伯英比他大六岁。他们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是文人。田秉锷教授充分肯定了我对赵铁山的研究,他讲:你(指杨俊友)做的工作不是收藏家,是为了研究赵铁山,穷尽赵铁山文化遗存,他的作品,他的书法作品,他写的文章。你(指杨俊友)的所有做的动作,第一寻找赵铁山,已经寻找了,第二个走进赵铣山,已经走进了。所以,我们现在要爬赵铁山这座山。这俩本书(指《寻找赵铁山》《走进赵铁山》我估计没有出来,他的俩本专著没有出来,他哥哥的也没有出来。这等于赵铁山、赵云山他们的研究认知滞后这个时代,落后这个时代,在100年之后赵铁山突然被遗忘了,太谷没有忘,山西没有忘。你(指杨俊友)穷尽赵铁山文化遗产研究,远远滞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重大问题,你要研究山西文化,研究中国近代文化,研究近代书法史,很重要。你的这俩本书(指《寻找赵铁山》《走进赵铁山》)出来,是把我们共和国时代,八十年研究的空白,给填补了。
田教授讲到我从日本收藏回来的赵铁山文物时说:你和企业家干的博物馆把东西展示出来,用各种形式展示,这是必要的。
田教授在讲到徐州山西会馆的历史时说:山西会馆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先建芙蓉亭,武胜会馆,象山祠,怕树大招风,先进行聚会联谊,联谊认可了,后建关帝庙,历经了300年扎根的过程。现在通过挖掘七通碑,论证山西会馆是清康熙年建的,研究考证向前推进了200年,最少是明中叶嘉靖年,山西商人在徐州耕耘了500年。
田教授考证赵铁山爷爷赵秉智到徐州做生意的时间时说:赵家生意从清嘉庆年到徐州市来也有200年多年,220多年。他建商号,建钱庄,他孙子赵云山、赵铁山成才,也是他祖父在徐州淘金,做了富人,他父亲才有功名,哥哥弟弟才有了功名。先经商致富,后耕读经商读书他们才成才的。赵铁山是在家里先致富,有足够的钱才能读书。我们徐州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
田教授讲到赵家生意时说:赵家先开钱庄,后放贷,所以在徐州有垄断作用。他先集资后贷款,再集资再放贷,晋商有现代意识。晋商走遍天下的经商意识,赵家在徐州发扬光大了。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清楚。赵铁山的成才与他祖父在徐州建立山西会馆,跟他经商是有关系的。
我们光研究了山西会馆的建设,还没有对其他投资人研究,为什么没有研究,共和国后公私合营商户消失了,房子消失了,孙子还在,商号消失以后变成永远的记忆,你(指杨俊友)这次来以后,提醒我们再采访一下山西商人的后代,联系他们。山西晋商的后人,最有学问的是赵铁山,还有王先生。
田教授讲到研究赵铁山的重要性时说: 你(指杨俊友)这次来太重要了,做一些文物墨迹的应证,你做的研究工作特别特别重要,远远超出了太谷县,山西省,影响对近代中国书法史的定位。经常说中国十大书法家,没有赵铁山太不公平了。中国十大书法家赵铁山应该排第一、二、三。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绝不出第三名。凭良心,他的小楷好的不的了。他给哥哥写的诗都是自己写的。现在很少书法家,不管中国书协,还是省书协很少自己能写诗。要么写李白杜甫诗,要么抄道德经。跟赵铁山这样的书家不一样,那个时候的书法家本身就是学者。现在的书法家不论多大,都与赵铁山、张伯英是没法比的。
田教授站在中国近代100年文化史上看赵铁山,他讲:民国书法史没有赵铁山是艺术的缺失。他站在文化艺术的顶层讲:所以你(指研究赵铁山)做的这件事是文化打捞,正本清源。你(指杨俊友)这次来我特别感动,你的书快岀来,让南吴北赵,这个双星照耀在我们中华100年,书坛这俩个名星共同闪耀。而且希望学赵铁山的人变成大才。现在我找不到赵铁山的学生,人家吴昌硕有齐白石。现在学书画的一说谁谁是他老师,学篆刻的也是。赵铁山这个明珠已经揭开了,我们一定要把他擦亮了。
田教授最后讲到我这次考察挖掘赵铁山文献和遗迹的目的时说:我们在徐州能帮你五分,赵家经商发家致富在徐州,不是在太谷种地,这一部分徐州可以讲清。赵铁山写字都是他哥教的,写的不好指出来,我看你文章写的。赵云山是赵铁山的老师,他哥哥比他大四岁,教他写字,赵云山走的早,兄长为老师。所以感谢你还有能提供帮助的人,赵主任能提供帮助,但收集材料很困难。
王宣瑞老师首先对“山西会馆”所藏碑做了重要推荐,十通碑非常重要,讲田秉锷教授已解读,对研究很重要。杨老师你们这次来,旧址一类的,建筑之类肯定没有了,因徐州水灾战争,解放后大拆大建。但是你们到旧址可以故地重游一下。比如南门外的两来风早点餐馆,那一片就是当年“谨丰典”当铺的遗址,工商银行一大片,原来1000间商铺就在这一片。步行街那一快,去感受一下。据说在道台衙门那还有两家姓赵的,我也没碰到,房子还在,人没见。和赵铁山有没有关系,需要了解,有没有源渊,需要查,那是一个老户。
他对晋商研究视野开阔,他说:另外重点关注了一下太谷曹家在徐州的生意。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后来才对赵家有所关注。也是因为研究曹家引出了赵家。反正已建立联系了,互相勾通。要研究赵家的生意,要弄清楚赵家与曹家就究什么关系?主要是生意上有什么关系?另外产业有没有发生过转移?赵家转移到曹家,曹家转移到赵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墙上碑里记载捐了多少钱,赵家在徐州生意最大,但是据我掌握的资料,曹家在徐州的生意比赵家大。赵家为什么后来缩小了?也与赵铁山沉迷创作有关,不把心思放在经商上有关,有得就有失。资料上赵铁山来过徐州多少次,但他来徐州不是做生意,是为了结束生意,不是拓展生意。为什么我要说研究赵家的生意,要搞清曹家的生意,因为曹家在徐州的生意也叫“锦丰当”,曹家的“锦”是锦绣河山的“锦”,赵家是谨慎的“谨”。他俩个同音不同字,他们俩个到底什么关系?希望杨老师在你掌握的资料中搞清楚。如果这个不搞清楚,你在徐州赵铁山家的生意就很难搞清楚。另外赵铁山家的产业,一直到解放后五几年,还在收租金。按照《徐州金融志》记载,在民国时期“谨丰典”当铺经理叫赵柳堂。赵柳堂是赵铁山侄子?是。他根据研究认为:晋商有自己一套运行系统,与自我封闭有关,与地方接触并不多,也是他经营上的一种需要。不管晋商,还是徽商,浙商他们在徐州都有会馆。在生意结束之后,人家都打包带走了。再加上徐州有水灾战争,各方面影响留下的东西很少。他对挖掘赵铁山文献时说到:我对金融业、商贸业关注多一点。我手头有一些晋商资料,也是从外地买回来的,展览的那张老照片是从太原买回来的。回来和碑刻一对确定就是晋商的东西。徐州本地晋商的东西,碑刻牌匾一类东西少。我们建立起关系多交流,因为曹家和赵家的关系,多少年搞的我寝食不安。他对赵铁山家“义聚公”总号“谨丰典”当行遗址,了如指掌,对遗址的确定起了关键作用。
李志强会长从收藏角度分析了赵铁山家族在徐州的文献,可以从几个重点收藏家入手寻找,如专们收藏张伯英的,还有盛世博物馆寻找。他当会长十多年很少见赵铁山东西,他给协会有关人员通个气。
收藏家李卫老师从对晋商的了解,讲述了赵铁山家族的文献归属,可能大部分会带回山西,他也从部分收藏家有接触,会进一步联系关注。
山西晋商范子温先生的孙子范老师从了解的现在情况,介绍了和太谷还有亲戚来往,可密切关注赵铁山家族在徐州的有关文献资料收集。
赵庆军主任对召开座谈会表示欢迎,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也做了发言。
韩建忠对所了解的赵铁山民族气节做了重点发言。
吴洪敏副主任最后总结了大家的座谈发言,并将“山西会馆”总体策划“晋商彭城”展览做了详细说明,把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实物,场景布置的提供者都做了介绍。对大家的发言充分肯定。
郭秀荣科长、彭茜老师,参与“晋商彭城”设计师刘雅雯主任、王雨晴老师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后,吴洪敏副主任带领大家参观了山西会馆的“晋商彭城”展览。参观展览发现一张赵铁山家族在北京大栅栏“义聚公”绸缎洋货分店的照片,这是最新发现的赵家分号生意。从这件实物中确定了赵铁山家族在北京的生意事实。这是一大意外收获。
参观完又在“山西会馆”院内参观了所藏的十通碑刻,我每一个碑都拍照留念,待研究。其中对“山西会馆之修碑”进行了认真解读。
山西会馆之修敬神碑
展览现场
郭秀荣科长边介绍,大家一边参观。
此次从山西会馆确认了,“山西会馆之修碑”记载在光绪壬辰六月(1892年),“谨丰典”当铺捐款助钱柒拾千文,分号“树慎成”钱庄助钱贰千文,共助钱柒拾贰千文,赵家是捐款最多的。
其二,北京大栅栏“义聚公”绸缎洋货分店的照片实物。
9月2日上午,在郭秀荣科长和董彦弘院长的陪同下,到户部山又确认了赵铁山“义聚公”总号,“谨丰典”当铺遗址。具体位置考证:“谨丰典”當铺一条街1000余间商铺的具体位置,在现古城墙遗址、护城河向南约100米、(现建国东路南通往户部山步行街区),户部山古建筑群向西北方向约500米,户部山双牌房北门西侧,现在“两来风”早餐店。中午又经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吴洪敏副主任,根据古城图确认无误。与王宣瑞老师座谈会讲的一致。
此次徐州之行,寻找赵铁山文献及遗址有七个方面和收获:
其一,山西会馆确认了“山西会馆之修碑”记载在光绪壬辰六月(1892年),“谨丰典”当铺捐款助钱柒拾千文,分号“树慎成”钱庄助钱贰千文,共计柒拾贰千文,是捐款最多的,也从捐款中看出赵家“谨丰典”生意规模较大。
其二,北京大栅栏“义聚公”绸缎洋货分店的照片实物,证明了赵铁山家族生意在北方的重要商业之网。
照片说明:1876年木刻版画《北京城老字号:前门大栅栏的“义聚公”绸缎洋货店(由山西太谷著名晋商:赵家创办,总部位于徐州)》(Brouette chinoise)——“义聚公”绸缎庄创建于清代,专卖绸缎布匹,兼卖洋布,门前竖立“加一大尺”招牌;“大栅栏儿”是北京最古老、著名的街市和繁华商业街——依据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照片——版画纸张29*21厘米。出处:《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照片说明由王宣瑞老师提供,关于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年6月14日-1921年9月29日,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苏格兰著名摄影家、地理学家、探险家。1857年至1858年在瓦特艺术学校(Watt Institution and School of Arts)的夜校就读。1861年,成为皇家苏格兰艺术学会( Royal Scottish Society of Arts)会员。1862年4月开始,他开始了他耗时十年的远东的行摄之旅,用影像记录了远东的人、风景和东方文化。其被西方摄影界尊为“纪实摄影”的鼻祖之一。)
其三,遗址考证:“谨丰典”当铺一条街1000余间商铺的具体位置,在现古城墙遗址、护城河向南约100米、(现建国东路南通往户部山步行街区),户部山古建筑群向西北方向约500米,户部山双牌房北门西侧,现在“两来风”早餐店。
其四,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晋商彭城”展览,和田秉锷教授考证,赵铁山祖父在嘉庆年参与建山西会馆,并确定赵家生意在徐州已有220年历史。展览将赵铁山家族生意在徐州重点介绍,这一平台展示,将为赵铁山文献收集提供有利条件,并促进晋商与徐州市的文化交流。
其五,田秉锷教授提出,研究赵铁山所做的事是文化打捞,正本清源。研究赵铁山是填补中国书法史的空白,民国书法史没有赵铁山是艺术的缺失。赵铁山书法艺术的传承,后继无人值得思考。
其六,王宣瑞老师提出研究赵铁山必须与曹家等晋商一起研究,否则,不能互相应证。对挖掘赵铁山文献提出回山西本土寻找兼顾徐州的新思维。
其七,建立起山西和徐州两地资源共享,研究共同,优势互补,共同挖掘赵铁山艺术和赵家文化资源的信息网络。
(作者:杨俊友,系山西恒青书画艺术博物馆创办人,山西文化名人赵铁山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