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书画

“流动的真实——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在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5-09-16 10:58
关键字:京都文化博物馆

应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的邀请,由日本大阪nozomi文化株式会社主办的“流动的真实”当代艺术展,于2025年9月10日至9月14日在该馆举办。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四位来自中国上海、西安、杭州的优秀艺术家——赵宏利、张承龙、王蔚卿、俞意的多媒介创作,涵盖油画、瓷板画、数字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展开一场跨越文化与时空的对话。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在一个流动的时代中,赵宏利、张承龙、王蔚卿、俞意的来自上海、西安、杭州的四位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油画、瓷板画、数字绘画等媒介,通过作品构建的图景,探索人类情感的依托,试图寻找生活本相。每一件作品如同一面棱镜,在虚构与真实、变化与守护的辩证关系中,映照出个体的生命体验。

鸟人  瓷板画  45x80cm  2025年  

鸟人  瓷板画  35x50cm  2025年

赵宏利的釉上彩系列作品《鸟人》,以随性而发自内心的方式探索艺术的“造型”可能,并不刻意追求工整与完美。他将日常生活中的碎片体验——散步时偶见的异形枝桠、动物园中拥挤的动物身影——通过颜料的流动缓缓铺展,把生活本身的鲜活与创作过程中的轻松感融汇于画面。颜料的自然流淌成为内心感受的直接投射,造型依情绪自然生长,宛如一场与自我嬉戏的“造型捉迷藏”,以本能的创作回应现实触动,保留那一刻的真切与自在。

云水三章-开阖  21.6x38.4cm 数字绘画 2025年 

云水三章-烂漫  21.6x38.4cm 数字绘画 2025年

对张承龙而言,《云水三章》是一场漫长的思考之旅。以“云水”为喻,象征流动与永恒,将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数字影像与绘画交织的拟像世界。该系列曾以数字动态影像、静态装置等多种形式呈现,艺术家的初衷是触碰那些微妙而淡远的人类情感——看见不可见之物,遇见未曾相遇之人,了解尚未知晓之事。正如人们不得不诉说内心那些不合时宜的思绪,却依然努力生活,哪怕不能全然倾心。

时光的褶皱No.2 布面油画  50cm×61cm2025年

时光的褶皱No.4 布面油画  50cm×61cm2025年

在《时光的褶皱》系列作品中,王蔚卿以西安市旧小区的楼道、街角,乡村老屋、庭院与仓库为描绘对象,捕捉那些被时光浸染的旧事物。斑驳的墙面、弃置的自行车以及散落在角落的旧物件,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在光影交错间呈现出静谧的诗意,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并记录着生活的痕迹。艺术家运用厚涂技法强化墙面的沧桑感,以低饱和色调营造怀旧氛围。通过平视或俯视的几何构图,将这些平凡角落升华为具有纪念碑意义的画面。这不仅是对旧建筑与生活痕迹的艺术记录,更是对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逝的记忆载体的凝视。艺术家希望通过画笔留住它们的美学价值与精神重量,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唤起人们对过往的温柔回望与思考。

糖衣风景No.22  60cmx45cm  布面油画  2025年

柔软的重力场No.14  60cmx45cm  布面油画  2025年

对俞意来说,衣橱便是一个世界,纵使挤得满满,还是会为下一件留下空间。整齐各色的衣裳缝隙散出淡淡的樟脑味儿,衣架和衣架之间,悬挂着无数个“我”,时间在此凝固,唤起一个个瞬间的记忆,如同博物馆中的标本,每一次打开它,便打开了昨天。而当玻璃纸沙沙作响、折射出微光,便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然来临——阳光洒落温暖被褥,整装,再出发。衣物旧了,一道道褶痕像是成长的年轮,既封存往事,也孕育新梦。艺术家用写实的绘画方式,不厌其烦地描绘衣裳中的每一条褶皱和图案,这是对过去时光的回望。绵密叠加的笔触下有每一天的温度,创作过程会使人忘却一切的烦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京都作为一座千年古都,不仅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随时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创造着新文化。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文化设施,旨在介绍从生活中萌芽、在自发性与自由创意下培育而成的京都文化,让公众接触卓越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新的文化创造力。

此次展览将开启中日两国艺术家在当代艺术、传统手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更多维度的长期对话与合作。通过持续而深入的交流互鉴,不仅进一步拓展东方美学的当代边界,更为两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共同构筑一个更加包容、互信、创新的文化未来。(来源:艺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