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资讯

“生命的环扣与叠加”——何红英、李猛绘画艺术双人展今日在成都市瀞园美术馆开幕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3-03-25 21:15
关键字:“生命的环扣与叠加”——何红英、李猛绘画艺术双人展

微信图片_20230325203845.jpg

2023年3月25日下午,《“生命的环扣与叠加”:何红英、李猛绘画艺术双人展》在瀞园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成都静涛金石书画博物馆、瀞园美术馆、块茎艺术主办,瀞园美术馆、块茎艺术承办。艺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永强担任学术主持,瀞园美术馆馆长张静涛担任展览策划,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独立策展人钟舒担任策展人。展览将持续展至4月9日。

微信图片_20230325203310.jpg

左起分别为李猛,钟舒,何红英,马一平,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宇民,张静涛于瀞园美术馆合影

56ed7d18693facb5b2a0c89e898cc0d.jpg

NT2A7305.JPG

NT2A6824.JPG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了何红英和李猛两位艺术家的70余幅作品,是两位艺术家对绘画生涯的阶段性思考,旨在展示艺术家对生命时间建构的写照,用艺术作品阐释各种隐喻与转译。展览的特殊性在于用一种轻松、热情和回归的绘画心态表达生命,进而在绘画的多种体裁下,保持对形象与图像的严肃思考。包括展出时间、内容与体裁等都被视为对一段逝去时光的正面回应与积极表达。

本次展出的何红英的作品包含了国画、油画、丙烯绘画等,借描绘动物来表达戏谑、幽默、慵懒、调皮、恼怒等等的生命感受,隐喻着人性诸相,可以从绘画中清晰看到艺术家自己的人生态度与理念。一方面拥有巴蜀之地的乐观基因;另一方面,与一切谈笑风生,笑看风云。在《风》系列里,是憨态可掬,萌态胜出的熊猫;在《川话》系列中,可以看到《溜了》《搞定》《谁稀罕》等说“噻话”古灵精怪的熊猫。名画系列用熊猫(“潘哒”)对名画人物的效仿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在《phone雅颂》这张描绘合照的作品里,动物们神态有趣、若有所思,这种拟像的表白恰如对手机自拍时代的回应与调侃。动物在她的绘画中被赋予了新的性格特征,张扬着绘画乐趣与对生命的乐观对待。

微信图片_20230325203905.jpg

NT2A6753.JPG

NT2A6806.JPG

NT2A6750.JPG

NT2A6756.JPG

微信图片_20230325203854.jpg

展览现场

展览另一位艺术家李猛却营造着一种静谧的悄然美学。本次展览作品分为两个系列:其一,《瀞园浅语》系列是以瀞园内大景、小景作为绘画对象,用一种气定神闲的畅游模式,描绘瀞园古典园林中的置景、石刻、空间之中,在时间中沉淀。其二,是对石窟、石刻艺术的创作系列,用一种切割空间的类似立体主义造型的绘画语言重组建筑空间,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李猛在《瀞园》系列中捕捉到一种“拙”的美学,而在《禅境》系列里却用大刀阔斧的笔触阐释了“势”的张力。

NT2A6696.JPG

微信图片_20230325203858.jpg

NT2A6704.JPG

展览现场

如果说何红英是用生命的热烈与强度来打开“沉默的硬壳”,那么艺术家李猛则是在描绘宁静与幽思。各自精彩,动静皆宜,在瀞园美术馆的两个展区像切入生命的棱镜,折射出不同的生命体验与阐释主张。正如“生命的环扣与叠加”主题强调生命的游弋、分明与艺术态度的主张,或乐活或淡泊。在起春风的日子,这场艺术双人展无关立场,更像是一场审美的唤醒与抚慰。

NT2A6794.JPG

NT2A6796.JPG

展览现场

观展结束后,现场艺术家、策展人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交流。座谈内容摘要如下:

马一平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两位艺术家我都很熟悉,今天看这个展览非常感慨,因为红英过去当书记的时候非常的操劳,但是她很平和,所以一直以来给大家印象是很亲切的。我从他的作品当中,能看到他的一种天性,非常自我的东西,很温馨的呈现在人的面前。他的作品跟观者之间有一种天然沟通的因素,这点非常好。其实他也在做不同的尝试,不管是哪一种尝试,她都能够把内心的东西释放出来。不是在画一种技术,艺术本身就是传达人的这种心性情感,她的画很明显的表现出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红英现在是一种很充实感觉,画画对她来说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我觉得一个人在面对绘画这样一种工作的时候,能够呈现出这样的感觉是特别可贵的。同时也能看到他在画中的一种积累。她也曾经拜师学过画,有基础但是并不受约束。

李猛老师是四川年轻一代当中的一位新秀,他平常画大量的风景写生和一些小创作,这次看到这些小画,我觉得有一种不同的感觉,能感觉到文化的沉淀,他的画很明显的就是把西方绘画的形式和中国绘画当中提取出来的一些感悟,通过他对绘画语言的一种探索,以一种比较有个性的面貌呈现出来,给我的感触更多。

所以这个展览放在这样一个地方很好,显然这个瀞园的庄主是个很有文化品位的人,然后他们的作品放在这个环境里,跟摆在一般美术馆的那个展厅里不一样,就是互相衬托,就与展览的主题所说的生命的环扣相契合高度的融合,感觉非常亲切,不会像在美术馆里面有的观众就好会觉得与艺术的距离很遥远,这样的展览观感不一样,作品也值得细细品味。

朱沙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何老师借助动物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当下现象的感受,给人一种幽默、诙谐、轻松的感觉。李老师很爱画画,他画了很多年的风景画,他现在的画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提炼压缩,更精致了。两个画家的画作放在一起有一种形式、画的大小的对比,在今天这个空间的作用下,给人感觉上的一致性。

张群英  成都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

这次展览相较于以往的展览,何老师和李老师的想象力很丰富,此次展览的作品把熊猫和其他元素,如熊猫、世界名画相结合,建立起了连接,是非常有创意和新意的,并且有了很大胆地突破,非常满意这次展览。

董艳娜  成都蓝顶美术馆副馆长

跟何红英认识很多年,也知道她很喜欢画画,这次看到有这么多的作品,很替她高兴。特别是她将熊猫的形象跟很多画作做了恰当地嫁接,使形象很深入、诙谐,看起来会让人觉得艺术的趣味感就很强。

李猛老师的作品有部分画的就是瀞园,跟去年公园城市艺术季时,李猛老师创作的游园惊梦系列有相似性,用油画笔触来表现中国传统题材,将中西风格做了巧妙的融合。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很生动、活泼,且具有很强的在地性。

李耘燕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我是西南民大的老师,主要负责绘画教学。我觉得这次展览的两个艺术家都不错,都各有各的特点。就像何老师的作品里有一些我特别喜欢的东西,比如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然后把自己的那个敏感、感受性的东西把它放到画面上,很有意思。尤其是我觉得他工作那么忙,然后还抽时间画画儿,看的出来是对这个艺术是由衷的热爱。不但是自己画画,而且是在为艺术家做嫁衣,他真是无限的付出,这一点让我觉得这点非常感动。我特别喜欢他这一次展览的熊猫系列,还有猫这个系列。作品里的表现、色彩、情绪都特别好,它不单不局限在某一个材料或者某一个这种风格上面,还有很多细节可以去观看,这颜色的感觉构成也是能让人有很多联想。每个都有不同的特点,它既有就生活当中的东西,也有就主观夸张的东西,它和画面的这种构成也很有意思,表现很好看又很写实。

张阅  澳中国际文化艺术教育交流促进会主席

李猛画家我比较熟悉,李猛的油画在成都乃至全国有他独特的个性,现在已经这么多年了,我们的油画国画的一些手法技法已经很成熟了,那么就是说要怎么去找到自己的个性呢?那就要靠我们自己,所以李猛应该是有想法的人,就是按照艺术家的角度上来讲,有想法有情怀。

杨绍军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

我第一感觉是这个非常接地气这个展览,他好像不是在一个高大上的美术馆里,他是在一个我们非常具有一个生活气息的场所,一个小公园,非常精致,画也很精致,很接近于我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像我认识何老师和李老师,他们虽然是非常专业的,并且他在艺术家当中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就拿这批画来说,也是在艺术界当中的一个引领,特别是油画,让我们大众如何去更好的去接受油画,就是中国油画是吧?实际上中国油画离大众太遥远了,现在就说很多人还不太更好的去认识它是吧?我们大众更好的去认识的是国画。何老师和李老师,反而他们的这种高大上的油画走进了我们的平民的这种心坎里边去。我们看到它就是觉得很好玩,把这种非常专业的元素转换成我们耳熟能详的非常亲切的这种感受里边去,就达到了这种绘画的目的性。只要我们的绘画没有离我们百姓这么遥远的距离,反而感觉通过他这种艺术的呈现形式,让我觉得真正达到了一种当代油画这种呈现的这种它的意义或者方式来说,都是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发。我们画一定要觉得它要好玩,特别是让我们百姓觉得好玩,因为前面有一个时期是刚刚我们大众在接受油画的时候,我们认为它是高大上的,遥不可及的高高在上的,坐在美术馆里边,大的美术馆都让别人感觉距离你太远。就有很多东西就感觉很神秘,实际上我觉得神秘是可以的,因为你不太了解他当真正往后去发展的时候,他觉得他油画也没什么,他无非像我们写毛笔字像国画一样,他只是他的材料不一样,表达的思想和他的审美的这种审美的这种视觉体验它是相通的,一定要好看,一定要温馨,特别是我们在这个时期当中,我没有看到很美好的东西,觉得它很好玩的东西。通过艺术家他的这种非常专业的眼光和生命判断把它呈现出来,实际上就何老师和李老师恰恰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最大的感悟就是非常具有我们生活的这种烟火气息。

曾妮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何老师画的熊猫结合了抽象的构成,非常憨态可掬,在何书记的画中,她对《风雅颂》非常的赞赏,她认为《风雅颂》用国画的形式表达一种幽默感来批判现实社会中大家对手机的使用,希望大家走进自然。

对于李猛老师的画,曾妮老师对于李老师在现实主义中加入了构成表示了赞同,在平面化趋势上结合了更多国画笔墨,作品变得更加自由。曾妮老师觉得两位老师的作品对她有很大的启发。

唐波  艺术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展览整体的感受还是很新鲜的,尤其是他画了一些成都熟悉的一些题材,比如这个熊猫,熊猫这个题材其实很不好画,如果要画出一点新意,其实比较难的,所以这个符号,这种题材表达,我有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画熊猫的很多,怎么画出一些特点呢?有一位著名成都画家王春勇老师画工笔画熊猫,非常写实,但是今天何老师的熊猫它是走的一个比较可爱有趣的路线,这个就让我想到什么呢?就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很大的一个不同,它其实更多的就是要追求这种趣味的东西,我们都非常熟悉中国艺术,他对形还是不怎么在乎的,所以苏轼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论画与形似,见有儿童邻”,所以中国这个绘画语言,其实很早就排斥单纯对形的这种表达,它是希望通过这种题裁来表达一种生活的趣味,对生活的一些理解,所以从她的系列熊猫当中,我觉得非常亲切,熊猫的表情,动作,其实就是跟每一个人生活的一些瞬间一样,很有趣,很调皮,很可爱。其实艺术最终它就是要通过这种东西来感动人们。我们很难被日常的生活所感动,所以为什么要看艺术,就是要通过艺术家对它们的提炼,然后用这些形象来感染我们,吸引我们来学习艺术或者欣赏艺术,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如果我们要看熊猫,为什么不去动物园去看而是去跑美术馆来看它,其实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这也是有一定文化需求的人为什么特别需要去美术馆,去博物馆看东西,这是因为要从中去感受背后的文化审美需求。从这些熊猫当中看到我们四川人生活的乐观,豁达,轻松,愉快,这肯定是与我们四川人的性格呼应的。

张欣宇  “一欣一艺”

因为跟何老师认识很多年。但是第一次看到他做的他的作品,这次就让我觉得非常的意外,因为第一次能够在他的作品当中感受到他比较独特的个人的一种风格,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一创当中必须要去寻找和坚持的一个东西。

展览现场,同时展示了何红英创作的“熊猫”主题作品系列文创衍生品。

NT2A6812.JPG

NT2A6815.JPG

NT2A6813.JPG

NT2A6817.JPG

NT2A6818.JPG

文创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