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人物

唐林:四川巴中石窟造像中的“飞天”形象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3-04-06 11:17
关键字:唐林

作者简介

16806196175318.jpg

唐林,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城关镇人,美术史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省市非遗评审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四川美术史》上、中、下三册(共320万字)。曾获《儿童文学》翻译奖、巴蜀文艺奖等。

隋唐巴中石窟造像对中国后世雕刻贡献甚大,这从石刻飞天可见一斑。

1.jpg

巴中市巴州区西龛第16号窟窟顶的飞天(隋代)

飞天在佛国世界本是非常一般的角色,佛说法时他们飞翔于空中,或发出香味,或发出声音,只是佛与菩萨的陪衬,类似跑龙套营造气氛而已。但这些小神来到中国后,却引起了中国艺术家的激情,经过他们的艺术创造,飞天成了一种非常丰满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从甘肃敦煌壁画的飞天闻名天下可知其影响。

巴中、通江的石刻飞天非常生动,宛如敦煌莫高窟唐代飞天。

巴中南龛103号龛的飞天,刻在1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之上,反身从空中降下,双手平伸,双脚并拢,动作非常优美。通江县千佛崖的一个石刻飞天,身子倒倚在云朵之上从天而降,长长的飘带,如两条白练让空旷的崖壁显得生机勃勃,也加强了飞天的运动感。这种自由、舒张、惬意、潇洒的姿式,有如汉代画像中的羽人,是中国舞蹈艺术家凌空自由飞舞,是完全民族化了的形象。

唐代的巴中、通江两县,与陕西汉中只一山(大巴山)相隔,山中有棧道相通,唐代划为一个行政局,巴中、通江等县也被视为在京城长安的“门限之内”(《蜀鉴》)。 因此,有史学家们认为巴中、通江两地石刻飞天与甘肃敦煌壁画的粉本(画稿)一样,可能都是来自关中地区(唐代首都长安即在关中地区)。

需要提到的是,这时的飞天,不但在体态、面相、衣饰、姿势、表情、手势等方面已成为唐代社会中追求的审美样式,而且在技法处理上也完全摆脱了印度的表现方法,成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轻盈华美的典型人物形象,历史学家说的“吴带当风”说出了其中的韵味,这既是指那种飘飘欲飞的襟带,也是指那种起落缓急的动势,成为演变过来的中国神仙的风貌。

2.jpg

巴中市巴州区南龛第78龛 右壁飞天 (盛唐)

据不完全统计,巴中石窟造像中飞天形象主要有:

巴州南龛,78号西方净土变窟右壁飞天,姿态非常优美,上身裸露,腰系长裙,左手托贡物,在彩云中飞舞,飘带的处理增加了飞天的动态。89号龛“舍利塔”第六级塔身侧壁各雕飞天两身,蹲跪于祥云中。103号龛的飞天,刻在1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之上,反身从空中降下,双手平伸,双脚并拢,很象今天高台跳水的运动员的优美身姿。南龛的飞天不仅镌刻数量多,形象写实生动,且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飞天相似,给人以美的享受。据吴朝均、周安华统计,巴中南龛共雕有飞天23身。

巴州区西龛,第21号龛壁顶的4身飞天在云雾缥缈的漫天花雨中飞翔。另外,第16号窟有窟顶飞天,35号龛有精美飞天。  

3.jpg

巴中市巴州区北龛第7窟 窟顶飞天 (局部.初唐)

巴州区北龛,第7号窟有窟顶飞天(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四身飞天分左右两组,相向飞舞。飞天绾发髻,饰以宝珠,袒上身,戴项圈、手镯,下着长裙,腰系宽带。她们于祥云中或托盘,或散花,或舞动飘带;身姿或侧身弯曲,或挺胸屈腿,展现了灵活的身段和曼妙的舞姿,营造出十分浓郁的宗教气氛。造像形象生动,刻画细致,为四川初唐飞天造像的佼佼者。6号伎乐飞天窟,窟顶的4个浅浮雕飞天,随着乐声在天空中飞旋。

巴州区水宁寺,1号药师三尊变龛,龛楣两角各刻一飞天背向起飞,飘舞于朵朵祥云之中,身驱丰满,帛带飘至龛楣中部。第2号窟正壁左飞天  身长76厘米。8号释迦说法窟,窟顶两飞天翱翔左右,右侧飞天,身长才33厘米,而飘带长达95厘米,几乎为身长的三倍,飞动之形十分可爱。水宁寺造像中的飞天,不同于南龛,想象成分大于写实,很有乡村少女活泼天真的形象。

4.jpg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第8号龛壁顶右侧飞天(盛唐)

巴中麻石佛尔岩,第4龛外龛左右壁上端原各有二身飞天,左侧飞天仅存帛带残痕。右侧飞天有圆形光头,双手托供盘于前,面朝龛内,跪于祥云之上。

通江县东山乡白乳溪石窟,石窟A区西方净土变龛主尊上方刻有飞天。

通江县七里坪,3龛龛棚上飞天飘带洒垂于龛缘上。

巴中石窟造像飞天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通江县千佛崖和巴中南龛103号龛的石刻飞天形象,在王朝闻总编的《中国美术史》(隋唐卷)中,曾以大段文字予以专门描述和介绍,并配有巴中南龛16号窟窟顶飞天(隋代)、巴中北龛7号窟窟项飞天(盛唐)和巴中南龛78号窟右壁飞天(盛唐)等3幅图片,殊为不易。

注:本文刊发于巴中市政协《巴中文史》杂志202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唐林:《四川美术史》(上册.先秦至隋唐卷),巴蜀书社2015年版。

2、王朝闻总主编、陈绶祥卷主编:《中国美术史》(隋唐卷),齐鲁书社2000年版。

3、杨希明主编;雷玉华、程崇勋执笔:《巴中石窟》,巴蜀书社2003年版。

4、雷玉华:《巴中石窟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5、郑炳林、雷玉华等:《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6、胡文和、胡文成:《巴蜀佛教雕刻艺术史  中》,巴蜀书社2015年版。

7、罗世平、如常主编:《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石窟  1》,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

8、《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  四川卷》,学林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四川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