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人物

清风远逸 平淡香远——徐德松先生的笔墨交响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3-07-20 10:03
关键字:徐德松 四川 书法

徐德松,1953年12月生于四川古蔺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四川省政协书画院书法专委会副主任。曾任四川省书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品读书法,首先读的是气象,是意韵。对于点画的精到只是基础,是书法的根本,精到之后再追求意韵,书法的创作才可能转换为艺术的深化,赋予线条以生命。品读人生,需要进入人的心灵,即使一个眼神,一次不经意的表露,需要懂得他的内心深处的独到,只有这样才可以产生作者与观者的心灵共鸣。

640.png

徐德松先生,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耕耘中享受着笔墨的跳荡所给予自己的愉悦,那是精神层面可以伴随永久的痛快淋漓。

生活之中,我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两面派,粗犷、细腻,无拘无束而又谨小慎微,更甚者又是变化无常,此起彼伏。但表面并不是一个人的实质,冷静思考才是最为重要的修炼,需要感性和理性相互交融,缺少一方面,所有的经历都会变得愈加的苍白无力。记住应该记住的点滴,忘掉所有必须忘记的纠结。记住很容易,忘却太困难。喜欢的东西会过目不忘,厌倦的事情本不想留存却时刻萦绕在内心,怎么记住?怎样忘记?解决的办法就是能力素养的不断增进,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在看似不经意的言行举止中,我始终保持着冷静的观察,记住打动我的每一个瞬间,忘却毫无意义的繁杂琐粹,这就是构成生活历程的元素之一。

对徐德松先生的认知我在很久以前早已肯定,记住他的书法是在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中他的获奖作品,记住他的为人处世是在2001年由我策划的军旅书家21人展在四川省美术馆展出,他给予我们无私的关怀和真诚的鼓励。那件获奖作品,参差错落、自由挥运,丰富而饱藏变化的节奏起伏中,既老辣生动又天真烂漫,看一眼就记忆深刻。军旅联展,他把所有来到成都的相识或者未曾见过的作者当成朋友,悉心照顾、推心置腹,让大家感受到了巴蜀人的热情隽永。

640 (1).png

一是艺术的创作,一是他的处事哲学我都铭记在了心里,记下了一个人,就会去关注他,了解他,以致从生活到艺术,从点滴到全面都将毫无保留把自身的喜怒哀乐和盘托出,由虚幻走向真实,其情感必然坚不可摧。徐德松先生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让我钦服,楷行草隶无所不能,作品形式多元,创作题材广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笔墨技巧的丰富,不断提升艺术创作的内涵,从而获得了陶冶自己又愉悦别人的美的享受。

从2001年第一次接触徐德松先生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时间,每一次的交谈、聚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人谦逊,稳重朴实,话语不多,温文尔雅。别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表露心声的时候,他却保持着沉默寡言,虚心听取,辨别吸收。别人请他讲话之时,他又是轻言细语,不激不厉,每有发声铿然有力。沉着冷静是他的个性,谦虚随和是他长期养成的行为准则。凡事无需刻意,做好眼前的一点一滴,在自然的推进过程中水到渠成,需要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可以促进自己变得厚重,变得气逸质伦。作字行文,为人处世无不折射出先前吸收的分量,广征博取,淡定从容之后的空间就会变得宽大深邃。徐德松先生的涵养是由内到外的自然流露,绝非故作姿态以博哗众取宠,因而更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由此衍生到书法,也就自然而然的传达出深厚的文化积淀。

他的书法碑帖交融,灵秀中见朴拙,动静相生、轻松自如。在当今时下,取碑帖结合者不胜枚举,有成就者也不在少数,徐德松先生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我很喜欢他的创作,看似不经意的无拘无束,其实作品的内涵十分丰富。他的书法不管是篆隶还是行草乃至楷书,处处流露出性情而不是单纯刻板的表现笔墨的基本形貌。艺术创作与自然万物相生相合,故作姿态就远离了艺术的主旨。徐德松先生的作品,线条生动,妙趣天成,或浓或淡,或精巧细腻或粗犷奔放,点画的组合,墨色的对比,洋溢着对于创作的敏感和激情。音乐化的节奏旋律,诗情画意般的章法构成,朴茂中蕴藏着浪漫的基调,处处制造矛盾,整体又是和谐自然,驾轻就熟的起伏跌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品读书法和品读创作书法的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说书如其人,我们说书因人贵。书家的人品决定了书艺格调的高低,人是创造事物的主体。徐德松先生的人品毋庸置疑,不管是在部队服役,还是转业到地方,他都始终保持着形端表正的严谨与豁达。军人因为职业和环境的影响,行为果断、雷厉风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衍生到书法创作中,自然而然的彰显出阳刚,痛快的风格面貌。这种感知就是对碑学书法的理解和消化,仔细观察他的所有作品,无不印证了人生经历必然决定艺术审美的基调。另一方面,军人的气质又不仅仅只是刚毅,细腻柔情无处不在,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这也是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碑帖交融的内因所在。

640 (2).png

人生每到一个阶段对生命的理解便会不同,艺术家也是如此,到了一个层次所思考的就是将来的走向,艺术创作和生命的历程息息相关,这是定律。徐德松先生的书法从早期的大开大合逐渐转化到平实清畅中来,褪去了强烈对比的狂放,回归到自然雍容的朴素,这又是境界升华的最直接的体现。最近几年中,他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更倾心于紧密结合作品的时代感上,作品雍容典雅,内容也是选择了当代人的优秀文章,促使创作更具有亲和力,让观众能够靠的更近,从而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的鲜活力和认同感。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让创作更加厚重,这种厚重又不同于翻来覆去只写那几首唐诗宋词的作品。我们并不是反对以优秀的唐诗宋词为创作范本,选择一些更加鲜活而又最能靠近自己的素材进行创作或许更能表达书法艺术家对于笔墨语言的诠释,意义更趋深远。品读徐德松先生最近一段时间的作品,我们显然会被他的作品感染,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与书法家产生共鸣,其内蕴便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书法艺术的创作总是和作者本身是一个整体,割舍不开,点画的起承转合,空间的分割布局,在不经意中一定是和艺术家的修养融合贯通的。书法的高度又不仅仅依靠勤学苦练笔墨技巧即可实现,需要多种因素的参合,比如对绘画的涉猎,阅历的丰富,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不用去细究徐德松先生的艺术取法于谁,因为他敢于融汇自己喜欢的所有碑帖,从秦汉碑版到近现代的谢无量先生,从个性的张扬到冷静的回归,再从书法到绘画的相得益彰,所有取舍都承载着他对于艺术追求的执着与敏锐,时时保持清醒,处处谦和平淡,由表及里的儒雅风范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故作所能演绎刻画,因为,艺术家的内蕴是在不经意的长期修炼与积累中悄然形成。

640 (3).png

通过近几年和徐德松先生的接触,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艺术作品都变得更加安静,但这种平静并不是刻板、固化的扭捏,在浮躁喧嚣的热闹恪守静态很不容易。一旦静了下来,才可以细心领略艺术创作的浩瀚广博,名利场下的迎合终究登不了大雅之堂,有如过眼烟云,短暂呈现便会瞬间消失。喜欢徐德松先生的书法,钦佩他的为人,有如清风峻节般旷朗无尘。我不善于作书,也不长于为文,记录下的点滴并不能概括他的全貌,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思、所想而已。抛砖以为引玉,真心希望我们所有的书法人在这个和谐、奋进的时代里走得更高、更远,更具有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