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标识、吉祥物、奖杯之后,金熊猫奖的又一重磅设计新鲜出炉——用蜀绣绣制而成的金熊猫奖获奖证书。一针一线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也寄托着四川作为东道主的礼遇和祝福。
蜀绣,又名川绣,2006年,蜀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被誉为“蜀中瑰宝”。蜀绣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星堆文明,是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唐代起,蜀绣便作为贡品进入宫廷。如今,蜀绣多次作为国礼走向世界,成为一张闪亮的巴蜀名片。位于成都市文殊坊的孟德芝蜀绣大师工作室,正是传承蜀绣技艺的文化工坊,也是金熊猫奖获奖证书的诞生地。
进入工作室内,穿过古色古香的屏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蜀绣作品背后,孟德芝大师团队正埋头绣制获奖证书上的金熊猫奖标识,丝线在指尖上下翻飞,一挑一捻,一起一落,初见雏形的“金熊猫”尽显灵动。“你看,是不是很精致,胖胖的大腿,圆圆的脑袋,呈环抱状态的‘金熊猫’好像‘活’了起来,抚摸时,甚至有婴儿肌肤般的平滑感。”蜀绣大师孟德芝指着眼前活灵活现的“金熊猫”自豪地说道。
这是国际影视大奖史上第一次用蜀绣绣制获奖证书,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的人生第一次。“我绣过很多大熊猫,但从来没有绣过‘金熊猫’,这一次能够通过金熊猫奖,让蜀绣传播出去,让巴蜀文化走向世界,我非常激动。”回忆起当初金熊猫奖主办方发来邀约,孟德芝仍难掩心中的喜悦。
激动之余,如何在一张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获奖证书里展现巴蜀文化底蕴,如何用蜀绣语言将抽象的“金熊猫”变得立体灵动,如何让底布的“中国红”与金熊猫标识的“闪耀金”完美融合,又如何用针法技艺呈现“金熊猫”的渐变光影?经过多次商讨,孟德芝大师团队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
“蜀绣在技艺方面的精细和讲究程度,在四大名绣中排在前列,但复杂往往难以习得,蜀绣之所以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未曾湮灭,或许正是因为其在复杂的技法之内,蕴藏着至简的真理。”找到思路后,孟德芝决定以最质朴的手法呈现这一作品。
在色彩表达上,孟德芝与金熊猫奖主办方多次商讨,将底布的红色逐次减淡,使天然蚕丝布的“中国红”与金熊猫标识的“闪耀金”完美融合,并能够与底布的45朵珙桐花互相映衬。此外,孟德芝从12种金色系丝线中选出4色搭配,色彩层层递进,使金熊猫获奖证书在不同光线下都能散发“耀眼金”。
在针法技艺上,孟德芝选择4种针法交替使用,先用晕针过渡,达到“平齐光亮”,再用覆盖针、沙针、点子针相结合实现光影渐变。同时,为了达到密不成锥、稀不见底的效果,孟德芝增加了线的密度,将一线分为4丝甚至8丝,最大程度地展现出金熊猫标识耀眼的金色光芒。一分钟48针,一小时2880针,一天20160针,72小时共下60480针,最终幻作“金熊猫”。
“这一张获奖证书,承载了3000多年的蜀绣技艺,也包含了我们蜀绣匠人对金熊猫奖的美好祝愿。”孟德芝大师团队希望用这份珍贵的“蜀中瑰宝”,致敬获奖者,致敬多彩文明,致敬荣耀光影。证书绣制完成一同装裱,在9月20日的金熊猫奖颁奖典礼上送至获奖者手中,为获奖者留下难忘的四川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