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人物

巴蜀鬼才与无名英雄的川剧情缘‖魏勇

来源: 2023-10-12 10:08
关键字:

 一个是饮誉中外的戏剧家、杂文家、辞赋家——“巴蜀鬼才”魏明伦,一个是研发设计火箭、导弹部件应用于我国导弹和“神舟”飞船的功勋航天科学家——“无名英雄”黎家富,文艺与科学,看似相隔甚远,他们却是川剧戏友,有着几十年的川剧情谊。


一川剧童星成戏友

 1941年农历八月十四日,魏明伦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城区桂湖街一川剧世家,其父魏楷儒是著名的资阳河派川剧鼓师兼编剧,受聘于内江华胜大戏院(今内江川剧团大剧场)任内场管事。耳濡目染,魏明伦自小学戏,只读了3年小学,9岁便在内江华胜大戏院登台唱戏,当即声誉川南,艺名“九龄童”。

与他几乎同时登台唱戏的,还有一位家住内江城区文英街口、年龄稍长于他的小朋友黎家富,艺名“十龄童”。与唱戏谋生的魏明伦不同,黎家富的父亲常年经商,在社会上混得好、吃得开,人称“黎抓事”。因家境殷实,黎家富自小泡在戏院里,是一个川剧小票友。

“九龄童”魏明伦、“十龄童”黎家富这对川剧童星,因一起登台唱戏结缘而成为戏友。

640 (1).png

二他乡山城遇故知

此后不久,魏明伦随父魏楷儒调入自贡市川剧团,离开了生养他的内江。在自贡市川剧团,魏明伦台上生旦净末丑、台下诗词歌赋文,一边唱戏,一边自修文学,追逐着自己的川剧梦想,16岁开始发表剧本习作。早期剧本《黑旗飞云》《铁公鸡》《百花公主》《宋襄之仁》《盐场新歌》《车轮飞转》《炮火连天》等,在四川戏剧界颇有影响。

黎家富在业余爱好川剧的同时,潜心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大学,成为“天之骄子”。

1957年,自贡市川剧团到重庆演出。正在重庆大学读书的黎家富得知演出海报上演员表中有“九龄童”魏明伦的消息,立即去剧团询问。两个曾经的发小戏友分别数年后在他乡相遇,畅谈各自生活和未来打算,互相勉励,依依惜别。未曾想,话别重庆后,两人却再也没有见过面。

640 (2).png


三腾焰飞芒创伟业

1960年4月,正在重庆大学读书的黎家富突然接到学校通知,说部队来的一位同志要见他,要他立即赶去学校招待所会面。那位同志告诉黎家富,由于国防事业需要,经审查,决定让他和另一位同学提前一年毕业,去位于北京的国防部五院工作,于是,黎家富就这样踏上了甘当“无名英雄”的航天之路。

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而苏联撤走专家对我国的科研生产更是造成很大阻碍。1961年7月16日,老帅聂荣臻在人民大会堂给黎家富等一批青年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作报告,要求他们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积极学习本领,提高自身能力,努力把自己锻炼成红色专家。这激励着黎家富等一批青年航天科技工作者废寝忘食地连续工作,办公室和图书馆灯光经常亮到大半夜,从仿制几个型号入手,很快便进入到自行设计火箭、导弹产品,其中黎家富负责设计某导弹所用的陀螺马达。虽然经历了一个个难眠之夜,但看到自己研制的产品成功地飞上天空,黎家富心中无比喜悦。

1969年4月,黎家富又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北京13所,调到地处三线秦岭深山的唐藏沟,参与筹建航天16所(7171厂)。当时,筹建刚处于起步阶段,山沟里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但黎家富克服资料缺乏和试验设备不足等困难,对自己负责的三轴液浮稳定平台上使用的陀螺马达进行改进。后来,这些产品都成功应用于某型号导弹和“神舟”飞船上,实现了黎家富航天报国的夙愿。

1984年10月,黎家富作为部级劳模赴京参加“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会上宣读了老帅聂荣臻的贺信和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将军的题词——“向科学技术高峰进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万里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十一”阅兵显示了我们的国威,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航天部的同志们致以深切的感谢。张爱萍将军、张钧部长等上级领导勉励大家要继续发扬光荣传统,甘当无名英雄,争取更大成绩,更要求大家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谦虚谨慎,努力攀登航天科技新高峰。

2021年4月,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公众号“老党员讲航天往事”专栏发表黎家富老人的文章《扎根秦岭唐藏沟》,回忆自己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航天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他在文章结尾时感慨:“50多年转瞬即逝,中国航天事业已今非昔比。我的经历只是千万航天创业者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心里依然百感交集。最后,我就用革命前辈董必武的一首诗,与同志们共勉: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640 (3).png

四才高行洁谱华章

与黎家富长期默默无闻致力于航天科技研发工作不同,沉浸在川剧艺术中的魏明伦经历了复杂的人生浮沉和世间冷暖。那些年,在各种运动中屡罹文祸,个人身心受到迫害,艺术创作之笔被迫放下。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在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背景下,魏明伦迸发出艺术创作的巨大力量。

勇于变革,善于变革,魏明伦以“一戏一招”之创新精神推出的多部经典川剧荣获殊誉。川剧代表作《变脸》,囊括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剧节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戏剧高端奖项;名剧《易胆大》《巴山秀才》,获全国优秀剧本奖、中国戏剧节大奖;名剧《潘金莲》,内容和形式皆大胆探索,颠覆传统,引起全国争议,波及港台欧美;名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在北京与意大利歌剧《图兰多》同时对演,传为中外文化交流佳话,产生国际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期,魏明伦兼作杂文,独树一帜,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至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魏明伦先后荣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奖、文汇报凤凰杂文奖。杂文名篇《致姚雪垠书》《雌雄论》《毛病吟》等入选多种当代杂文精品集,杂文集《巴山鬼话》登上文汇读书周报畅销书排名榜,有《中国杂文百家•当代卷•魏明伦集》问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魏明伦变革古典辞赋,再创现代骈文,出版《魏明伦新碑文》。其中名篇《盖世金牛赋》《会堂赋》《岳阳楼新景区记》《牌坊赋》《望海楼赋》《石室赋》《大洲广场赋》等60余篇,在各地勒石立碑,广为流传。

1986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当代中国九大剧作家之一,名列榜首;1989年,天津《艺术家》评选魏明伦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1年,湖北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魏明伦为新时期戏曲四大怪才之一;2002年,广州《新周刊》评选魏明伦为“成都市十大名人”之一。魏明伦先后应邀出任央视春晚总体策划兼总撰稿,央视全国戏剧小品赛评委,全国大专学生辩论总决赛评委,马来西亚国际华人小说奖评委,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评委会主任。魏明伦以其学历极低而成就极高,海内外尊称“巴蜀鬼才”。成都大邑安仁镇建有魏明伦文学馆,内江市建有魏明伦碑文馆,自贡市建有魏明伦戏剧馆,广安市正在筹建魏明伦楹联馆。2021年,魏明伦获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640 (4).png

五耄耋共话梨园情

魏明伦和黎家富这两个当年的发小戏友,一个是赫赫有名的文坛翘楚,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导弹功勋,都是内江家乡人的骄傲,更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可是,自从重庆偶遇话别后,这对发小戏友再未谋面。

魏明伦时常回忆起儿时与自己在家乡一起登台唱戏的戏友黎家富,但一直没有黎家富的音讯。其实黎家富对早年即已出名、后来名满天下的魏明伦一直予以关注,却因为自己从事的航天科研工作需要不能主动联系。

2023年8月的一天,家住成都的魏明伦又回忆起儿时与黎家富一起登台唱戏的一幕幕情景,一时突发灵感,想必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大学的“天之骄子”应该也是功成名就了吧,那网络上会不会有他的消息呢?于是他上网搜寻,果不其然,他发现了黎家富从事航天科研时与我国航天科技界科学家丁衡高、梁思礼、张履谦、任新民等老专家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魏明伦立即将这几幅照片发给在家乡内江工作的族弟魏昭勇,托他帮忙打听内江市有没有收集到内江籍科学家黎家富的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但经多方打听,均表示查无此人,更没有掌握其任何讯息。

魏昭勇一边再行打听,一边通过网上搜寻,终于搜索到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公众号2021年4月“老党员讲航天往事”专栏发表黎家富老人的回忆文章《扎根秦岭唐藏沟》,里面记载黎家富工作单位是航天九院,遂建议魏明伦通过黎家富工作单位打听。

魏明伦查明航天九院位于西安市,即委托西安的朋友打听,很快就收到回音并取得了黎家富的联系电话。魏明伦一通电话打过去,电话里传来远在西安的黎家富浓重的内江乡音,倍感亲切,非常激动。两位当年的发小、戏友断了联络已66年,直至现在已是耄耋之年才千里追寻通过电话互诉衷肠、共话梨园。

通过魏明伦寻访并取得与黎家富的联系,让内江人民发现了内江籍航天科学家黎家富,也为内江籍科学家名录上增添了这个曾经的“无名英雄”、值得家乡人为之敬仰的名字。

笔者有感于两位主人公的传奇人生,特撰一联以记之:

昔日梨园,童子双星,发小良朋同台戏友;

今朝华夏,神州两瑞,文坛翘楚导弹功勋。